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大医院专家提醒: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创作时间:
2025-01-21 17:01:0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大医院专家提醒: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做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早期癌症筛查的关键工具。通过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结肠和直肠内部情况,及时发现息肉、炎症甚至早期癌症,从而进行精准治疗。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定期做肠镜检查尤为重要。这种检查方法不仅提高了癌症的早期发现率,也大大提升了治愈率,是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有效手段。”这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戎龙对肠镜检查的权威解读。

01

结直肠癌高发,肠镜检查是“金标准”

当前,结直肠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高发肿瘤,大多数患者发现即晚期,生存率低。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新发病例数达51.71万,死亡人数为24万。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

专家指出,结直肠癌是为数不多可以通过早期筛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人错过了“黄金筛查期”。华大基因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结直肠癌认知现状报告》显示,约一半的受访者害怕肠镜检查过程或认为费用太高而放弃筛查。大多数人希望有更便捷、价格更低的筛查方式。

尽管如此,结肠镜检查仍是筛查的“金标准”。它能直接观察并切除息肉和癌前病变,有效预防癌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曲波教授指出:“肠镜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属于有创检查,许多人由于担心喝泻药的不适、侵入的检查过程而不愿接受筛查。”

02

无症状人群更需警惕

结直肠癌主要见于老年人,多数在5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更令人担忧的是,早期结直肠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很难被发现。等到出现症状如腹痛、便血时,多数患者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错失手术机会,治疗预后不佳。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结直肠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为40~74岁。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对于不想接受或没有条件接受结肠镜的人群,可以先进行问卷风险评估和粪隐血试验(FIT,免疫化学法)进行初步筛查。若初筛阳性(高危或FIT阳性),则建议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进一步进行粪便基因检测。

03

肠镜检查:安全、精准的筛查利器

许多人对肠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担心过程痛苦或有风险。实际上,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肠镜检查已经变得越来越安全和舒适。

在检查前,医生会要求患者遵守特殊的饮食规定,通常在检查前一天不能摄入固体食物,只能饮用透明液体。此外,患者还需要服用泻药以清洁肠道。在检查当天,医生会在患者静脉中注入镇静剂和止痛药物,以减轻不适感。

检查时,医生会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结肠镜)插入患者的直肠,通过摄像头将图像发送到外部监视器上,以便研究结肠内部的情况。整个检查过程一般需要30到60分钟。

检查后,患者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才能从镇静状态中恢复。在恢复期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肚子发胀或放屁,这是正常现象。检查后首次大便时,可能会发现少量血液,通常情况下无需过分担心。如果持续出血或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04

权威机构的建议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确指出,结直肠癌推荐筛查方法为结肠镜检查。对于常规筛查人群,建议每5~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对于无病变检出者,结肠镜复查间隔可为10年;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

对于直径≥lcm的腺瘤、绒毛结构≥25%的腺瘤(即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其他病变,应在治疗后1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结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3年。其他腺瘤则应在诊断治疗后3年内再次复查结肠镜,如无异常发现,后续结肠镜复查间隔可延长至5年。

炎症性肠病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明确诊断后每2年复查结肠镜。如筛查中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在治疗后每年复查结肠镜。

05

结语

早期癌症的治愈率基本在90%以上。想要活得久,早发现早治疗是最可靠的。肠镜检查虽然过程可能有些不适,但相比可能因此错失的治疗机会,这短暂的不适实在微不足道。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重视肠镜检查,定期进行筛查。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