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何建行/梁文华团队揭秘肺结节基因图谱,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方向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16: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何建行/梁文华团队揭秘肺结节基因图谱,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新方向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梁文华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MedComm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和DNA甲基化测序,成功绘制出肺结节基因图谱,有助于更精准地区分良性和恶性肺结节,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肺结节的分子发病机制,还发现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药物靶点,为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1

专家团队背景

何建行教授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主任医师,长期从事胸外科和肺癌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梁文华教授同样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教授,专注于肺癌的精准治疗和免疫治疗研究。两人带领的团队在肺结节和肺癌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02

肺结节与肺癌:一个不容忽视的关联

肺结节是肺部常见的影像学表现,通常在胸部CT检查中被发现。根据定义,肺结节是指直径≤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或多发,不伴肺不张、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肺结节的分类多样,按数量可分为孤立性或多发性,按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5毫米)、小结节(5-10毫米)和较大结节(>10毫米),按成分可分为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

虽然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如炎症、结核或错构瘤,但少部分可能是早期肺癌。准确区分良性和恶性肺结节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目前,评估肺结节良恶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结节的生长速度、边缘特征(如分叶、毛刺)、实性成分比例以及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等高危因素。

03

基因图谱研究:揭秘肺结节的分子密码

何建行/梁文华团队的最新研究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和DNA甲基化测序等多组学技术,成功绘制出肺结节的基因图谱。这一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肺结节的分子发病机制,为精准区分良性和恶性肺结节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因图谱研究的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分子机制揭示:研究揭示了肺结节从良性到恶性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为理解肺结节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2. 生物标志物发现:通过基因图谱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了多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有望用于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

  3. 药物靶点筛选:研究还发现了多个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线索。

04

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何建行/梁文华团队的研究不仅停留在基础科学层面,还积极向临床应用转化。例如,他们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的研究表明,PD-1抑制剂对多原发肺癌患者的早期磨玻璃病灶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这一发现为超早期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此外,团队还致力于开发基于基因图谱的诊断工具,以提高肺结节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这些工具有望在未来应用于临床实践,帮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肺结节的性质,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05

未来展望

何建行/梁文华团队的研究成果为肺结节和肺癌的精准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基因图谱研究的深入,我们有望实现:

  1. 更精准的诊断:通过基因标志物实现肺结节良恶性更精准的区分,减少误诊和过度治疗。

  2. 更有效的治疗:基于分子机制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3. 更个体化的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更早期的预防:通过基因检测识别高风险人群,实现早期预防和干预。

总之,何建行/梁文华团队关于肺结节基因图谱的研究是肺结节和肺癌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应用的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肺结节和肺癌诊疗将更加精准和高效,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