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介入治疗成脑动脉瘤救星?专家详解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

创作时间:
2025-01-21 23:02: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介入治疗成脑动脉瘤救星?专家详解治疗原理与临床应用

脑动脉瘤被称为埋藏在脑内的“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逐渐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疗法。本文将介绍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主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01

介入治疗的发展历程

脑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始于20世纪初。1927年,Moniz首次进行了脑血管造影,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此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逐渐成为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

弹簧圈栓塞术

1990年,可解脱弹簧圈的发明是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重要里程碑。这种技术通过将柔软的铂金弹簧圈送入动脉瘤腔内,促使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弹簧圈栓塞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复杂部位的动脉瘤。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近年来,血流导向密网支架(Flow Diversion, FD)的出现为脑动脉瘤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支架由高密度金属丝编织而成,能够显著改变动脉瘤内的血流动力学,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最终实现动脉瘤的闭塞。与传统弹簧圈栓塞相比,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具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更低的复发率。

02

主要介入治疗方法

弹簧圈栓塞术

弹簧圈栓塞术是目前最常用的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手术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将微导管送至动脉瘤腔内,然后释放弹簧圈。弹簧圈在瘤腔内盘绕,形成血栓,最终封闭动脉瘤。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器械,其特点是高金属覆盖率和高网孔率。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重塑局部血流,减少血流进入动脉瘤腔,促进瘤腔内血栓形成。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特别适用于宽颈或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治疗。

03

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经桡动脉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202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经桡动脉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患者是一位63岁男性,诊断为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大小约6.4*4.1mm。考虑到患者脑动脉发育变异,医生团队决定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需强制卧床。

案例二:31天婴儿脑动脉瘤栓塞术

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31天的婴儿实施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这是一例罕见的低龄患者病例,手术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了这一高难度手术。术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病情明显改善。

04

结论

介入治疗已成为脑动脉瘤治疗的重要选择,特别是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弹簧圈栓塞术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介入治疗方法,各有优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介入治疗将为更多脑动脉瘤患者带来福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