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与护理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腹痛的常见病因与护理指南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2%A0%E7%B3%BB%E8%86%9C%E6%B7%8B%E5%B7%B4%E7%BB%93%E7%82%8E/6766336
2.
https://m.dxy.com/disease/29766/detai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41949
4.
https://www.hnpysrmyy.com/detail/2354.html
5.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7/538.htm
6.
https://www.jd.com/pccontent/732783
7.
http://222.29.81.175/100000/detail/article/5770e75fede4fe1a68b01d25.html?q=%E6%93%8D%E4%BD%9C%E6%96%B9%E6%B3%95)&org=100000&uorg=999999
8.
https://www.ahlx.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300450.html
9.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135056/

近期,许多家长反映孩子频繁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常见的病症——肠系膜淋巴结炎。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经常腹痛,应及时进行腹部彩超检查以确诊。一旦确诊,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硬或油腻的食物,以减轻症状。及时就医和科学护理对于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01

什么是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也被称为Brenneman综合征和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1921年由科学家Brenneman首先描述的一种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主要是由感染导致的,大部分是病毒感染,小部分是细菌、支原体感染,也见于寄生虫感染。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一般都会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之后,出现一系列相应症状,最常见的为腹痛,严重的伴恶心、呕吐,甚至腹泻、便秘等。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7岁以下的儿童。

02

症状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多表现为隐痛、慢性钝痛或者急性绞痛,症状轻重不一,大多症状轻微,持续时间数分钟到数小时;严重的可伴有发热、恶心和呕吐,腹痛可发生在腹部任何部位,以脐周多见,少有反跳痛及腹部肌肉紧张。偶可在右下腹部触及小结节样肿块,为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

03

诊断方法

肠系膜淋巴结炎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1.体格检查。肠系膜淋巴结炎会引起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如果患者体型比较瘦,有时可以在右下腹触诊到肿大的淋巴结,局部可能会有压痛。

2.实验室检查。临床上病毒感染导致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多,这类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结合病毒感染引起血常规变化特点,也可做出诊断。

3.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腹部彩超、CT等辅助检查,通常可以发现局部肠系膜淋巴结有肿大;最近特别是彩超功能越来越强大、便捷,检查应用越来越广泛。

4.淋巴结活检。如果患者经过普通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有时需要进行手术探查做淋巴结活检来明确诊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一般通过体格检查、普通辅助检查,再结合患者的病史,就会比较容易诊断出肠系膜淋巴结炎,但肠系膜淋巴结炎容易误诊,需注意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系膜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04

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方法
急性腹痛发作,给予口服“颠茄、654-2”等缓解平滑肌痉挛药物对症治疗,可以局部保暖、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或减轻腹痛;平时主要是预防感冒,少食生冷水果、食品或饮料、奶制品等,睡觉时注意腹部保暖,冬季外出注意避免冷风刺激,不要光脚受凉等。

2.中医治疗方法:推拿、艾灸
小儿推拿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推拿的手法刺激穴位,从而达到助消化,提高人体体质以及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等作用。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以及经络的循行,从而达到相应的目的,具体分为很多的手法,现将其中几个常用手法介绍:

(1)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小儿的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小儿的拇指并使其弯曲,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单向推按患者的拇指,自指尖向指根的方向为补法。注意不能循环来回推,只能按照同一方向进行推拿。推50~100次。功效:补脾经有补脾和胃,益气养血,常用于治疗小儿脾虚泄泻,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注意事项:力度要适宜,避免力度过大。

(2)外劳宫
外劳宫穴是经外奇穴,它具有祛风通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位置:外劳宫穴在手背处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0.5寸的凹陷中。手法:用拇指指腹对穴位环状按摩,每次揉2-3分钟。

(3)摩腹
采取平卧位,用一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相并拢,掌指自然伸直,使腕关节略曲屈,以四指的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用轻柔的力度在小儿腹部脐周附近,行环形而有节律的轻抚摩动;按摩的力度使腹部轻轻向下凹陷0.5厘米左右为宜;每次可以按摩50-100次;最后再将双手搓热,用手掌捂热小孩腹部,此法有调脾和胃的作用。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手不宜过凉,应温暖。

(4)捏揉肚角穴
位置:肚角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用拇、食、中三指相对用力拿住肚脐两旁腹肌并作对称揉拿。
作用:理气消食止腹痛,主治腹痛、腹泻。次数:约3-5次。

(5)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外侧,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旁开1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相对用力按揉双侧足三里。
作用:具有健脾益胃、和中补气、温中散寒、行气消胀、降逆止呕、消食化积和壮阳等作用。
次数:每侧每穴约按揉500次。

(6)捏脊
捏脊可以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还有培补元气、强壮腰脊、扶正祛邪、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功效。捏脊时应沿着脊柱两侧从长强穴向上捏至大椎穴,一般重复5-7遍,手法应柔和、力度应适中以免损伤皮肤。

艾灸可以通经活络、散寒止痛:腹部有很多条经脉通过,包括任脉、胃经、脾经等,适当的艾灸腹部能够起到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作用;艾灸还可以健脾,益胃,缓解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根据病情常选取中脘穴、神阙穴、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

05

日常护理

1.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均衡,避免挑食、厌食。

2.平时要多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

3.注意饮食卫生,忌过食生冷瓜果、忌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少喝饮料,不暴饮暴食。

4.要尽量预防孩子感冒,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及时添减衣物,平时注意腹部保暖。

5.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在疾病发作期间,若出现严重腹泻呕吐,患者应暂时禁食。同时,应避免食用奶制品和高淀粉食物,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文章强调了饮食护理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