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防范诈骗要懂认知失调,避免陷入洗脑陷阱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21:2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防范诈骗要懂认知失调,避免陷入洗脑陷阱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骗?会被洗脑?最大关键在于“认知失调”!学会这一招,帮你防范陷入骗局。


(图片来源:freepik)

网络与手机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各种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诈骗手法,几乎每天都有人上当。甚至有某个族群,特别容易被诈骗,且被骗后还执迷不悟……其实,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与大脑产生的“认知失调”有关。

明知道自己被骗 却打死不愿承认?

在说明诈骗与认知失调的关联之前,先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知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丁格(Festinger),曾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带着一群学生,实地观察一群宗教狂热分子。该教派创办人宣称收到世界末日的讯息,不久后世界将被洪水淹没,只有信奉该教派的信徒才会被飞碟拯救到“天堂”。甚至有些狂热信徒深信世界即将毁灭,早已把全部家产贱卖。

不过,最后当然是没等到飞碟。但这群狂热分子不放弃希望,仍坚持在现场不离开,直到创办人宣布:“因为大家的诚意感动了神,神已经出手化解了这场灾难,不过从今天开始,大家要更努力宣扬神的神迹。”

许多长辈接到电话诈骗却信以为真,甚至已经把大笔金钱转出后,已经确定钱拿不回来、警察都已经来查案了,还坚持说没被骗。(图片来源:freepik)

我们再看看另一个常见的案例:很多发生在长辈身上的诈骗案,都是从接到电话开始。虽然完全不认识电话另一头的陌生人,但对方凭借着天花乱坠的话术,说服长辈购买保健品、投资虚拟币。有些长辈退休没事做、闲着也是闲着,就想听听看,结果听着听着竟信以为真,最后被说服去银行领钱,对好意关心的行员完全不理睬,甚至把大笔金钱转出后,已确定被诈骗拿不回来、警察都已经来查案了,长辈还坚持说没被骗。

容易陷入骗局、仿佛被催眠洗脑 可能与产生“认知失调”有关


人之所以容易陷入骗局、且被骗后仍执迷不悔,仿佛被催眠、洗脑似的,可能与产生认知失调有关。(图片来源:iStock)

前段第一个故事中,费斯丁格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提出了所谓的“认知失调理论”。简单来说,当人投入越多、牺牲越多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认知失调”情形。大家可以猜猜看,一群宗教狂热分子没等到飞碟,那些贱卖家产的信徒会怎么做:是抗议创办人欺骗大家,要求赔偿贱卖家产的损失?还是继续相信创办人的话,更努力宣扬神的神迹?通常答案都是后者。


人往往拒绝相信真相、选择自我催眠,宁愿装傻也不愿接受被骗的事实,这就是所谓“认知失调”情形。(图片来源:freepik)

第二个故事也是一样,就算旁人好言相劝,但长辈可能还反怪警察,完全不觉得他的钱是被骗而是投资。如果承认自己受骗上当,会引发心理强烈的冲突与不安;为了消除紧张感,人往往会拒绝相信真相、选择自我催眠,宁愿装傻也不愿接受被骗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情形。

下决定前请反复思考 不怕误入洗脑信息陷阱

“认知失调”情形某种程度上就像被洗脑。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情形呢?其实那些容易洗脑我们的信息,都与个人内心自我价值、或非常重视的事情有关。例如长辈重视健康,就容易陷入保健品推销骗局;女孩子看重容貌,就容易听信中医美容骗局话术;如果你现在手头紧,就容易误信那些教你发财、快速获利的投资骗局。


当今诈骗无处不在,透过精美的文案包装,因此在下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反复周全思考,就不怕误入诈骗陷阱。(图片来源:freepik)

当然,当今诈骗无处不在,加上透过精美的文案包装,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挑起兴趣,慢慢踏入诈骗陷阱。因此在下任何决定之前,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仔细思考做这件事的原因,别贸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金钱。如果真的遇到诈骗集团,至少能思考得比对方更周全,而不是付出后发现跟想象不一样,如此就可能产生认知失调。

防范诈骗,从了解认知失调开始

通过了解认知失调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容易被骗,并学会如何避免陷入类似的陷阱。在面对各种诱惑和信息时,保持理性和警惕,反复思考和验证,才能有效防范诈骗,保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