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发布11项肝病研究成果,涉及HBV再激活、肝纤维化等治疗新进展
华西医院发布11项肝病研究成果,涉及HBV再激活、肝纤维化等治疗新进展
2024年11月,在第75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唐红教授、白浪教授团队展示了11项最新研究成果,其中2项获得优秀壁报奖。这些研究涵盖了乙型肝炎(HBV)、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感染病学领域的最新进展。
伊马替尼与HBV再激活
伊马替尼是分子靶向抗癌治疗中的里程碑式药物,但存在触发HBV再激活的高风险。华西医院团队的研究发现,伊马替尼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诱导的不完全自噬触发HBV再激活。具体机制是伊马替尼处理可增加HBV DNA复制及病毒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引起氧化应激(ROS和MDA水平升高),抑制下游mTOR通路从而阻断自噬流,干扰自噬小体成熟,为HBV提供复制场所并促进其分泌。这一发现为预防乙肝再激活提供了新的潜在策略。
hUC-MSCs外泌体与肝纤维化治疗
在肝纤维化治疗方面,华西医院团队研究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衍生的外泌体的作用。研究发现,hUC-MSCs外泌体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能发挥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通过测序筛选出外泌体中高表达的miR-100-5p,并发现miR-100-5p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LX-2细胞的增殖以及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这一研究揭示了干细胞外泌体治疗肝纤维化的一种新机制。
HBV与肝细胞癌进展
在肝细胞癌(HCC)研究方面,华西医院团队发现HBV通过GRP78调节宿主细胞葡萄糖摄取促进HCC的进展。研究显示,GRP78过表达通过上调GLUT1提高了葡萄糖摄取水平和乳酸产生。HBV可以上调GRP78-GLUT1通路,增加宿主细胞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产生,从而促进HCC的进展。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理解HBV相关HC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
华西医院不仅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临床实践方面也走在前列。2024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主题为“消除肝炎,积极行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在全国遴选出第一批209家医院作为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单位和培育单位,华西医院位列其中。这一举措旨在推动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助力肝炎消除。
专家建议扩大筛查和治疗,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只要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肝癌家族史或年龄>30岁,就建议抗病毒治疗。研究显示,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后的慢乙肝优势患者序贯或联合干扰素治疗,持续治疗至少36周,48周超过30%的患者可达到乙肝表面抗原清除。
华西医院在乙肝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实践,为乙肝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推进,乙肝临床治愈的目标正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