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万晓刚&刘仕昌教授:中医补脾方巧治糖尿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4:4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万晓刚&刘仕昌教授:中医补脾方巧治糖尿病

糖尿病,这个现代医学眼中的“富贵病”,在中医看来,根源却在于一个看似平凡的器官——脾。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万晓刚教授和刘仕昌教授,凭借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01

万晓刚教授:饮食管理与中医调理双管齐下

万晓刚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他强调,糖尿病的治疗不仅仅是药物控制,更重要的是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万晓刚教授总结了5个进餐法则,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1.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
  2. 清淡饮食,控油控糖
  3. 不喝酒,多喝白开水
  4. 水果限量,多吃蔬菜
  5. 三餐规律,定时定量

万晓刚教授还特别指出,早餐时间对血糖控制至关重要。法国巴黎大学的研究发现,与8点前吃早餐的参与者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9%。这一发现进一步印证了中医“脾胃喜温恶寒”的理论,强调了规律饮食对血糖控制的重要性。

02

刘仕昌教授:补脾方巧治糖尿病

刘仕昌教授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糖尿病的本质是“脾不工作了”。这一观点与中医理论中的“脾虚”学说不谋而合。在中医理论中,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即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当脾气不足时,运化功能减弱,吸收的物质不能为人体所用,反而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

刘仕昌教授曾接诊过一位患有2年糖尿病的患者,主要症状是小便次数多、腰痛乏力、头晕、口渴、多饮、多食、易出汗、尿糖明显增高等。通过辨证施治,刘仕昌教授拟出了一个补脾方:

党参、黄芪、花粉、葛根、枸杞子、炙甘草、怀山药、郁金、丹参、佛手、桑寄生、秦艽

患者服用4剂后,症状大有好转,尿糖状况改善。经过3个月的调理,患者的尿糖转阴,症状消失。

这个方子的核心在于补脾。方中的关键药物是党参、黄芪、怀山药,它们能够补益脾气,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方中还配伍了花粉、葛根、枸杞等滋养阴津的药物,以及郁金、丹参、佛手等理气活血的药物,全面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

03

中医“脾虚”理论与糖尿病的关系

中医将糖尿病称为“消渴”,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劳欲过度等。这些因素导致脾胃负担过重,日久损伤脾胃功能,使得运化功能减弱,吸收的物质不能为人体所用,反而滞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

近年来,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日益增多。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脾虚痰湿的病理特征。脾虚导致津液运化失常,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同时,脾虚还会影响胃的受纳功能,导致食欲旺盛;而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又会导致肌肉消瘦、乏力。

基于这一理论,刘仕昌教授总结出一个治疗糖尿病的代表方子:

生地15、麦冬10、花粉10、葛根25、五味子10、甘草10、党参15、黄芪50、山药20、枸杞子15、糯米10

这个方子中,生地、麦冬、花粉、葛根、五味子等药物主要用于养阴生津,改善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阴虚燥热症状;而党参、黄芪和山药则用于补脾,增进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运化功能;枸杞子则有益肾添精的作用,滋补肾阴。

04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治疗的新趋势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例如,“三师共管”模式汇集了内分泌专科医师、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的力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服务。在“三师共管”模式中,内分泌专科医师负责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中医师则通过体质辨识和辨证施治,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协同降糖、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健康管理师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患者状况的持续跟踪和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例如,中药津力达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2024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上的研究显示,津力达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异常人群糖尿病发生风险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它既能发挥西医快速降糖的优势,又能利用中医整体调理、改善症状的特点。这种结合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万晓刚教授和刘仕昌教授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中医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我们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