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十三年:郑晓龙王小平的现实主义史诗
《甄嬛传》十三年:郑晓龙王小平的现实主义史诗
2011年,一部名为《甄嬛传》的清装宫廷剧横空出世,以精良的制作、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的精湛表演,迅速成为现象级作品。这部剧不仅展现了后宫的权谋斗争,更深刻探讨了人性、爱情与权力的关系,被誉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而这部经典之作的背后,是一对夫妻档的共同努力——导演郑晓龙和编剧王小平。
郑晓龙的现实主义追求
郑晓龙,这位以《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等现实题材作品闻名的导演,为何会选择一部古装剧?这背后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2006年,正在拍摄《金婚》的郑晓龙接到了妻子王小平从美国打来的电话,推荐他看一部名为《后宫·甄嬛传》的小说。郑晓龙坦言,自己对这类言情古装戏并不感冒,但面对乱象丛生的古装剧市场,他决定尝试改变。
“近些年我们的古装剧多半是歌颂,大量的是在吹捧,我觉得这实际上造成很大的问题,还有的女孩,据说跳井想穿回去,结果给淹死了。”郑晓龙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
他决定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改造这部小说,将架空的王朝改为清雍正年间,将大女主的单打独斗改为遍地开花的女性群像。他坚持要拍一部有历史厚重感的戏,体现出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王小平的文学贡献
王小平,这位才华横溢的编剧,为《甄嬛传》注入了独特的文学气质。她精心雕琢的台词,至今仍被观众津津乐道。
“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当皇帝册封甄嬛为熹妃时,这句台词出自王小平之手,完美诠释了甄嬛从纯真少女到太后的成长之路。
在创作过程中,王小平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甚至不惜与郑晓龙发生争执。比如华妃吃酸黄瓜假孕那场戏,郑晓龙认为毫无意义,但王小平力保,两人因此吵得面红耳赤,冷战两天。最终,这场戏不仅保留了下来,还成为华妃悲剧命运的重要转折点。
夫妻档的合作与冲突
郑晓龙和王小平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经常因为艺术追求和剧情安排产生分歧。
在选角方面,两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甄嬛一角,郑晓龙最初属意周迅,但因档期冲突未能如愿。王小平则力挺孙俪,认为她能够胜任这个角色。最终,孙俪凭借勤奋和努力,完美诠释了甄嬛从纯真到冷酷的转变。
在剧情安排上,两人更是经常争论不休。郑晓龙坚持要突出封建批判的主题,而王小平则更注重人物情感的细腻描写。正是这种相互补充和磨合,让《甄嬛传》在权谋斗争和人物情感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
一部剧,一个时代
《甄嬛传》的成功,离不开郑晓龙和王小平这对夫妻档的共同努力。郑晓龙的现实主义追求和王小平的文学才华,共同塑造了这部经典之作。
从2011年首播至今,《甄嬛传》已经火了十三年,成为演艺圈最大的一场“赌局”。它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中国电视剧制作水平的飞跃。
正如郑晓龙所说:“什么是精品,实际就是大浪淘沙,历史遗留下来的作品,至于当年这个片子得不得奖啊,收视率高不高,然后挣不挣钱,都不能证明它是不是精品,只有历史,只有时间。”
《甄嬛传》的成功,证明了郑晓龙和王小平的坚持和眼光。这部剧不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更呈现了一段封建王朝的兴衰史。它让我们看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在郑晓龙和王小平的共同努力下,《甄嬛传》不仅是一部电视剧,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的史诗。它让我们思考人性、权力和爱情的关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正如剧中台词所说:“往事暗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郑晓龙和王小平用他们的才华和坚持,为我们照亮了中国电视剧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