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歌剧再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
原创歌剧再现《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历程
1935年的上海,风雨如晦。在虹口区多伦路的一间简陋阁楼里,田汉正埋头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他或许未曾想到,这部作品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将穿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田汉,这位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与年轻的音乐家聂耳在左翼文化运动中相识。在党的领导下,他们以文艺为武器,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风云儿女》讲述了一群青年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到觉醒反抗的故事,而《义勇军进行曲》则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聂耳在创作这首歌曲时,正值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他以激昂的旋律,将田汉的歌词化作战斗的号角,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历史内涵,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标志性歌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投身抗战。
从电影插曲到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诞生于上海的歌曲,见证了中国从苦难走向复兴的伟大历程。
如今,上海歌剧院与徐汇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制作的原创民族歌剧《义勇军进行曲》,再次将这段传奇呈现在世人面前。该剧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艺术化再现了《风云儿女》及其主题歌的创作历程,塑造出田汉、聂耳等进步青年的生动形象。
歌剧《义勇军进行曲》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它以创新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激发了当代人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正如编剧游暐之所说,该剧将当年勇立潮头的中华好儿女鲜活地重现于舞台,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真实历史。
从1935年到2024年,从百代小楼的录音棚到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义勇军进行曲》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沧桑巨变。它不仅是田汉和聂耳的艺术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在新时代,这首歌曲将继续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