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周:蓝育青教授教你预防青光眼
世界青光眼周:蓝育青教授教你预防青光眼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被称为‘视力的小偷’,因为它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视力受损就无法恢复。因此,预防尤为重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在世界青光眼周前夕提醒大家。
青光眼的“隐形”威胁
青光眼是一种主要特征为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的眼部疾病,通常与眼内压升高有关。房水循环障碍、解剖结构异常、遗传因素、年龄增长以及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引发青光眼。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光眼的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许多患者在视力受到严重影响时才察觉,此时已难以挽回。
专家支招:预防从生活细节做起
蓝育青教授建议,预防青光眼要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低头会增加眼部压力,尤其是对于已经有眼压升高倾向的人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玩手机。
不在昏暗环境下用眼: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用眼会加重眼睛负担,容易引起眼压升高。因此,无论是阅读还是使用电子产品,都应确保光线充足。
不过度劳累:过度疲劳会降低身体的整体调节能力,增加患病风险。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对预防青光眼很重要。
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影响全身血液循环,进而影响眼部血液供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盐、高脂肪食物,有助于维持正常眼压。
不长期便秘:便秘时过度用力排便可能导致眼压瞬间升高。保持肠道通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预防便秘。
保持良好情绪和充足睡眠: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睡眠不足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可能诱发眼压升高。学会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
除了注意日常生活方式,对于青光眼高危人群来说,定期检查尤为重要。以下几类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青光眼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直系亲属中有青光眼患者,自己患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会影响眼内血液循环,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视神经对压力的耐受性较低,容易发生视神经损害。
高度近视和远视者:高度屈光不正的人群,其眼球结构异常,容易引发青光眼。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引起眼压升高,长期使用者需定期监测眼压。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青光眼虽然可怕,但通过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视力进一步受损。”蓝育青教授强调。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测量眼压和检查视神经状况,是预防青光眼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普通人来说,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而对于高危人群,则需要每半年甚至更频繁地进行检查。
青光眼的预防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同时也要重视定期检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眼健康,守护我们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