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创作数量激增,影响几何?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创作数量激增,影响几何?
2023年,中国在线曲库规模达到惊人的2.13亿首,音乐作品的传播量更是达到了千亿级。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折射出音乐创作数量的急剧增长。这种增长不仅改变了音乐市场的格局,也对音乐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创作数量激增的背景
近年来,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907.5亿元,增速为22.1%。在线音乐市场规模达到239.8亿元,增速为33.1%,音乐直播市场规模为1072.2亿元,增速为31.5%。数字音乐平台歌曲总量持续增加,2023年累计总量约为2.13亿首,比2022年增加了约8100万首。音乐短视频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52.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489.1亿元,显示出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
影响分析
积极影响
音乐创作数量的激增带来了巨大的传播效应。以数字音乐单曲、数字音乐专辑、影视音乐、游戏音乐、在线K歌等多种业态形式,在流媒体平台、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数字平台端的数字音乐作品传播量达千亿级,在受众群体的音乐消费、音乐文化传播等方面影响力显著。
从数字音乐作品的影响力指数来看,情感共鸣与认同是数字音乐作品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消费诉求,数字音乐作品的情感认同影响力指数高达95分,排在层级影响力的第一位。受数字音乐作品订阅量与付费比率等指标提升的影响,商业消费影响力指数达到86分,位居第二位。
挑战与问题
然而,创作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音乐质量的参差不齐。在庞大的作品数量中,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作品相对较少,这导致了音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优质作品的脱颖而出变得更加困难。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力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力指数只有65分,相较于其他曲风类型,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力较弱。在流行音乐的强势主导下,传统音乐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如何在数字化时代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音乐,成为音乐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应对策略
面对创作数量激增带来的挑战,音乐产业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版权保护是关键。2023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许可收入达4.27亿元人民币,较2022年度的4.17亿元有平稳增长;表演权的许可收费额已达1.13亿元,首次实现破亿。现场表演类许可收入金额达3737万元人民,同比增长496%。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总收入达到5.86亿元,同比增长29%;著作权使用费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26%。流媒体成为音乐版权经纪以及音乐人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音乐版权管理经纪各方主体积极探讨直播场景下音乐版权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机制;短视频直播平台与音乐版权方的合作愈发紧密,原声带(OST)的音乐版权付费意识提升,成为音乐版权收益的新亮点。
其次,推动音乐产业的创新和跨界合作。音乐产业需要与视频、游戏及其他数字媒体结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传播渠道。例如,游戏中的背景音乐选择,让玩家自由
最后,重视音乐教育和人才培养。2023年音乐教育培训产业总产值1616.7亿元,同比增长 14.6%。音乐考级人数约为421.75万,音乐考级产业总产值约1494.58亿元,增长率为14.98%。全国艺考报名人数达到129.1万人,音乐艺考生约为20.58万,音乐艺考培训总产值约为122.12亿元,同比增长10.3%。音乐教育培训产业的消费需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和个性发展等非刚性需求;音乐教育培训行业少数龙头企业的异军突起,逐步呈现“规模经济”的发展态势;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培模式(OMO)成为音乐教育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形态。
展望未来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平衡流行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关系,实现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是音乐产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高质量、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涌现,看到中国传统音乐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看到音乐产业在创新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