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阳性率超99%,专家解析儿童流感防治要点
甲流阳性率超99%,专家解析儿童流感防治要点
随着冬季的到来,甲流再次进入高发期,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家长们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正确应对孩子的流感症状。本文将详细解析儿童甲流的典型症状、药物治疗方案以及家庭护理要点,帮助孩子们安全度过流感高发季。
甲流流行现状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当前全国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其中99%以上为甲型H1N1流感。上海等地的医院就诊人数明显攀升,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数据显示,甲流阳性患儿数量从2024年12月初的每周147例迅速上升至2025年1月初的每周2233例。甲流不仅感染率高,还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心肌炎、脑膜炎等,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儿童甲流的典型症状
甲流的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一般在症状出现的第2、3天,体温可以达到39-40℃,同时伴有畏寒、明显的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也会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儿童感染流感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如果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药物治疗方案
奥司他韦 vs 玛巴洛沙韦:如何选择?
目前临床上儿童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两种。奥司他韦适用于一岁以上儿童,每天口服两次,连续服用5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呕吐、腹泻、腹痛等。食物对磷酸奥司他韦的吸收没有影响,如果孩子服药容易呕吐,可与少量食物一起服用,以减少呕吐发生。
玛巴洛沙韦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RNA合成,阻止病毒复制,在早期阶段打断病毒复制周期,快速降低病毒滴度。该药于2021年4月在中国获批,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的甲、乙流治疗,最大优势是全程只需口服一次,缓解症状速度更快。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两个抗病毒药物都是只作用于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无效,不要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就盲目使用,可能会造成肝肾损害或耐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用药。
非药物治疗和家庭护理
除了药物治疗,家庭护理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护理建议:
隔离措施:让孩子单独待在一间卧室,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使用过的餐具、毛巾等要单独消毒。
环境管理: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有助于缓解呼吸道症状。
饮食调理: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可以给孩子吃烤橙子、喝梨水等,有助于缓解咳嗽。
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也可以使用退热贴。
观察病情: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和精神状态,如有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建议易感人群(儿童、老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人群聚集:在流感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甲流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护孩子们的健康。面对甲流,家长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合理用药,做好家庭护理,帮助孩子安全度过流感高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