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外在奖励”: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告别“外在奖励”: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学习
如果“学生”是一种职业,那么从上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这十年,这份工作要干12年。每天早晨6点多钟到单位上班,晚上5点多钟下班,然后下班了不能玩,还要带着公司的工作回家继续加班到10点、11点。
那么在不得不学的情况下,怎么让学生爱上学习呢?
20世纪8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共同提出了一种认知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该理论关注人类行为在多大程度上是自愿的或自我决定的,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重视个体的主动性与社会情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自我决定论把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比如为爸爸妈妈的期待而学(家人对我越好,我就越要认真学习,否则会内疚),这是一种外部动机;为学习的价值而学(为了考上好的学校,为了过上好的生活而学),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一些研究发现越自洽的动机,个体的参与性更强,成就更好,更少放弃,学习质量更高,并且有更多的幸福感。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让孩子像打游戏一样学习呢?
德西等人发现三个因素能促进和影响动机的内化,提升幸福感、兴趣,分别是能力感、关系感、和自治感。
提升能力感的方法
1.关注活动有意义的方面;
2. 尽量少用外在的奖励和惩罚;
3. 设计和提供新颖、多样、变化和有趣的活动(丰富的多感官通道刺激);
4. 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挑战任务,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匹配;
5. 把困难的任务划分为多个不需要太多努力就能达到的小单元;
6.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不同的活动中获得能力感;
7. 帮助学生形成并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8. 认可学生的努力,评价的时候关注个体的进步和掌握;
9. 允许学习中出错,并进行归因训练;
10. 对儿童的表现、能力、潜质和效能进行积极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
12. 强调信息性的而不是控制性的奖励;
13. 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进行口头表扬,夸讲态度、努力、习惯、坚毅、勇气、善良、细心、信用等特征;
14. 尽量避免带来低能力感的表达,如对简单任务的成功进行表扬;
15.在竞争的时候,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获胜(避免习得性无助)。
提升关系感的方法
- 实施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和班级管理风格,尽量避免对学业优秀和不良的学生进行不必要的因材施教;
- 发展使儿童有显著交互作用的小群体,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 鼓励增加同伴交往的范围;
- 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的需求敏感,并能给予及时的支持;
5.积极地感知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气质和脾气敏感;
6.支持和教给学生掌握促进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交流的方法;
7.在私下场合而不是公共场合对儿童进行评价;
8.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9.拒绝暴力,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人际沟通有很多雷区,从信息源来说,有所说的与所感受的不相符,比如:你告诉对方你很好,实际上你觉得很生气;从接收者来说可能因为生气、焦虑、忙碌等原因而没有认真听对方在说什么……
陶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万能沟通公式。
- 当......的时候(客观描述具体情境或他人行为,不评价不指责、不推测他人的动机、态度或人格)
- 我感到…...(自己的情绪、感受)
- 因为我觉得…...(引起情绪的理由)
- 我希望......(提出希望或期待)
- 寻求反馈,双向沟通(关注对方情绪)
提升自治感的方法
1.引导学生建立短期的目标;
2. 给予自己做决定和进行选择的机会;
3. 关注于帮助儿童学习如何做决策;
4. 提供真实的选择,在这些选择中,决定是以努力而不是能力为基础的;
5. 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自我管理和监控的技能;
6. 给予儿童发展责任和独立的机会;
7. 减少外在奖励、考试威胁、严密监控、明显的时间限制和激烈的竞争;
8. 强调信息化而不是控制性的奖励;
9. 在任何可能的时候,允许学生按照他们自身的速度来进步。
如何用科学的爱激发学习动机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改变:
1.改变对待学习的态度
2.改变对待学生的方法
理解:
1.理解内在动机的优势
2.理解动机转化可能性
看见:
1.看见学习现状和压力
2.看见不同的学习动机会带来不同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