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旅游打卡:天一阁、老外滩、雪窦山
宁波旅游打卡:天一阁、老外滩、雪窦山
宁波,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天一阁、老外滩、雪窦山,这三个景点分别代表了宁波的历史文化、近代发展和自然宗教三个方面,是宁波旅游的必打卡之处。
天一阁:藏书文化的瑰宝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它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重楼式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一层面阔、进深各六间,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天一阁的藏书文化深厚,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善本。这些藏书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促进了宁波乃至中国藏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天一阁的藏书涵盖了古代典籍、文献和历史资料,为明清时期东南地区最重要的藏书楼之一。历经数代人的守护与传承,天一阁的藏书数量不断增加,至今已拥有数十万卷之巨。这些藏书不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宁波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老外滩:近代开埠文化的见证
宁波老外滩是宁波近代开埠文化的代表,见证了宁波与上海的紧密联系。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浙海关在这里设立。16年后,英国东印度公司要求宁波开埠,之后英国人不断尝试来宁波贸易,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人纷至沓来,对姚江、奉化江、甬江三江汇聚形成的巨形“Y”留下深刻印象,将此地称为“Y-town”,音译过来就是“外滩”。三江汇聚的地方,也是中国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一代代宁波人从这里东出大洋,西联江淮,转运南北。“五口通商”后,宁波人的第一站往往是上海。后来的上海黄浦滩被称为“外滩”时,很多人认为,这是宁波人从家乡“移植”过去的,所以家乡的那个,被称为“老外滩”。
老外滩不仅是许多宁波人的出发地,也是宁波与上海之间的重要连接点。这里保留了许多欧式建筑,如通商银行宁波分行旧址,见证了宁波近代商业的发展。夜晚的老外滩,灯火辉煌,是宁波夜生活的绝佳去处。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宁波的时尚与活力,体验这座城市的现代魅力。
雪窦山:佛教文化的圣地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部,是四明山脉的南翼,海拔800米,面积近100平方千米。作为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祖庭和弥勒道场,雪窦山与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山上有乳峰,乳峰有窦,水从窦出,形成雪窦飞瀑等自然景观。雪窦山的气候温和湿润,植被以马尾松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古树资源。
雪窦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布袋和尚是五代梁时奉化长汀人,在岳林寺出家,常在雪窦寺弘法。随着布袋和尚传奇逸事的流传,雪窦山被世人奉为弥勒道场。1932年,太虚大师将雪窦山奉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并将雪窦寺定为弥勒根本道场。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布袋和尚大肚弥勒的根本道场,雪窦资圣禅寺创于晋,兴于唐,盛于宋。其间高僧辈山,香火代兴,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也是“大慈弥勒菩萨道场”,寺处小平原之中,坐北朝南,四山环抱。据志乘记载,晋时有尼结庐山顶,因山以瀑胜,称之为“瀑布院”,是为梵刹开创之始。期间多次被毁和重建。1968年寺院第五次被毁,1987年8月重建。2005年9月,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批准建造露天弥勒大佛。2008年11月,大佛落成开光,为全球最大的露天坐姿弥勒铜佛像,高56.74米。
雪窦山不仅是一座佛教名山,也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这里有千丈岩、妙高台、亭下湖、三隐潭、徐凫岩等景点,其中三隐潭是雪窦山的主要景点之一,徐凫岩是雪窦山最远的景点,千丈岩是雪窦山的主要景点,山上的妙高台视野开阔,站在台上四望山下美景尽收眼底。亭下湖是剡溪上游的大型人工湖景区,面积6平方千米。亭下湖地处雪窦山御书亭之下,湖区形成于剡源古镇亭下一带而得名。
这三个景点,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宁波的历史文化、近代发展和自然宗教的魅力,是了解宁波、感受宁波的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