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康复分四阶,肩袖损伤恢复指南
术后康复分四阶,肩袖损伤恢复指南
肩袖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专家建议,术后早期应使用支具或吊带固定肩部,避免主动活动,同时进行被动活动和消肿止痛处理。中期逐渐增加肩部活动范围和力量训练,后期进一步加强活动范围和力量,以及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肩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第一阶段(0-4周):保护期
术后早期(0-4周)是肩袖手术后的关键保护期。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使用支具或吊带固定肩部,避免主动活动,以保护手术修复部位。同时,可以进行一些被动活动和消肿止痛处理。
被动活动练习
钟摆运动:患者身体前屈(弯腰),双手下垂(或健手扶桌),做前后左右摆动及顺、逆时针划圈,5-10次/天。训练时确保这项运动是被动的,由躯干发动并带动肩关节在不同平面做小弧度运动。
被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健侧手抓住患侧前臂,在健侧上肢的辅助下被动抬高患肢,每日3-5次活动度锻炼,训练时避免疼痛。
被动外旋练习:仰卧外,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
消肿止痛处理
冷敷痛区:每天3~6次,每次20-30分钟。
相邻关节活动练习:每日3次,每次5~10个,涵盖手、腕、前臂及肘的活动。
注意事项
训练之外支具外展休息位悬吊制动
禁止主动活动术侧肩关节
避免超出医生规定的活动范围
术后第二阶段(4-8周):中度保护期
术后4-8周是中度保护期,患者可以逐渐去除肩吊带,开始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继续改善关节活动度,减轻术后疼痛,并开始轻柔的肩袖肌群和三角肌的主动活动。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
主动前屈练习: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30°-45°,主动抬高患肢,如果吃力可在上方置一滑轮,在重物或健肢的助动下上举患肢,每日3-5次,逐渐增大锻炼活动度,训练时避免疼痛。
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
肌力训练
肩袖肌群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30°-45°,上臂远端下方垫一枕头或叠起的毛巾,在各方向上施予前臂轻柔阻力,使患者进行抗徒手阻力的节律稳定性练习,引发肩袖肌群的轻度等长收缩。
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站立位,腋下肘内侧垫一毛巾卷,使手臂有轻柔的外展(改良中立位),屈肘90°侧肩靠墙,抗墙壁阻力外展,进行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抗阻力等长收缩。
术后第三阶段(8-12周):早期功能锻炼和肌力增强期
术后8-12周是早期功能锻炼和肌力增强期。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进行更全面的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力量训练。
活动范围训练
屈肘展肩: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内收和外展。一收一展为1下,每次12~36下,每天3- 5次。
内收探肩: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肢肘部,使患肢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胛部,还原复位后重复上述动作。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外展指路:患肢伸直向前抬起呈水平位,然后外展90°后复原,每次12~36下,每天3~5次。
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每次10~20个往返,每天3~5次。
肌力训练
被动外展外旋:仰卧外,患侧上肢处于外展90°,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约与床面成30°角度),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
内收探肩:仰卧位使肩胛骨固定,患肢置于胸前尝试搭健肩,同时健肢辅助下向内侧牵拉
注意事项
所有训练均保持在肩关节平面以下
避免过度用力导致疼痛
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术后第四阶段(12周以后):后期肌力强化期
术后12周以后进入后期肌力强化期。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残余活动度问题,使肌力和柔韧性达到正常水平。患者可以进行更全面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
残余活动度训练
- 继续后关节囊牵伸:患者侧卧位,肩关节前屈90°,健侧手抓持并稳定患肢,靠身体重力进行后侧关节囊的牵伸,力量逐渐增大,以不诱发严重疼痛为宜。
功能性训练
划船动作或做游泳动作练习:通过此动作可以把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及上举等多方面动作联合起来练习肩关节的活动。3次/d,20分钟/次。
哑铃锻炼:患肢持2~3kg的哑铃行肩关节外展、上举练习,可以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锻炼,8节为一组,每天1次或2次。
注意事项
关节囊和韧带的柔韧度和稳定性恢复后才可尝试过头运动
抗阻力练习和牵伸练习一直要持续至术后1年
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训练强度和进度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需要循序渐进,遵循医嘱,切勿心急。每个阶段的训练内容和强度都有其科学依据,过早进入下一阶段可能会导致手术效果不佳。
个体化训练:根据患者的职业(运动员或非运动员)、伤情、手术情况等不同,康复计划具有个体化的特点。因此,患者需要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避免擅自增加练习时间或强度。
定期复查: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便医生评估康复进展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保持耐心和信心: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和信心。通过科学系统的康复训练,患者将能够更快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重返生活的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