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问题的解决“新方案”或许是泡菜?
肥胖问题的解决“新方案”或许是泡菜?
肥胖问题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预计到2035年,全球将有近33亿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近年来,研究发现泡菜这种传统发酵食品可能对缓解肥胖问题有一定效果。
肥胖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问题,更是健康领域内的一场挑战。目前,肥胖已成全球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几乎每两名成年人中就有一名超重或肥胖。2024版世界肥胖地图显示,全球高BMI(超重+肥胖)水平预测显示,到2035年,将有近33亿成年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超7.5亿儿童(5-19岁)超重和肥胖,相当于每5个孩子中就有2个超重或肥胖。较2020年的22亿有显著增长。
全球高BMI成人估算数量(2020年)和预测数量(2025-2035年)
与之相对的是,人们对肥胖的认知普遍不足,绝大多数人仍将其视作外观问题而非慢性疾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肥胖问题还在持续恶化,给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带来的负担也日益沉重,提高全民对肥胖的认知已刻不容缓。发酵食品包含丰富的益生菌,很多研究已显示出益生菌在减重、改善代谢紊乱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泡菜这个传统的韩国配菜,悄然走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视线。
泡菜为什么会被评为健康食品?
各式各样的泡菜被发明出来是因为古代保存蔬菜的方式有限,聪明的古人通过高盐和发酵这样的方法来延长蔬菜的保质期,保证在冬天可以吃到蔬菜。“韩国泡菜(KIMCHI)”,是朝鲜半岛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并添加各种水果、海鲜及肉料、鱼露为配料的发酵食品。其主要食材有白菜、萝卜、辣椒、梨子、苹果、鱼露、虾皮等,口感丰富,酸甜爽辣。
泡菜热量低,富含膳食纤维、乳酸菌(LAB)、维生素、矿物质、多酚和益生菌,包括各种乳酸菌,如明串珠菌、乳酸杆菌和魏斯氏菌[1]。许多临床和动物研究已经将泡菜的摄入与几种健康问题的预防或缓解联系起来,包括高胆固醇血症、炎症、糖尿病和肥胖等问题[2]。
泡菜与肥胖之谜
已有研究表明,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新鲜或发酵泡菜的摄入与体重保持呈正相关,并可减少肥胖相关问题,包括血糖、血压、胰岛素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此外,超重和肥胖人群在两个为期四周的饮食阶段(间隔两周的清洗期)摄入泡菜后,体重减轻,代谢参数改善[3]。发表于《BMJ Open》的一项基于韩国成人队列的横断面研究发现,每天食用三份泡菜与较低的肥胖率相关,并对男性和女性较低的腹部肥胖率均相关(均不宜过量摄入)[4]。
然而,在另一项泡菜干预研究中,与肥胖相关的临床参数,包括体重、体脂肪、甘油三酯水平和血压,在摄入发酵泡菜八周后没有发生显著变化[5],但观察到了肠道微生物群谱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虽然泡菜膳食纤维、辣椒素和乳酸菌被认为是潜在的减重成分[6],但支持这种关系的科学证据很少,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Nutrients:泡菜摄入对高脂诱导肥胖大鼠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
在之前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肥胖人群和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的代谢物谱,并提出了肥胖相关的途径,包括通过脂肪酸氧化的能量代谢[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影响代谢和能量平衡的肠道微生物群可能会导致宿主的肥胖和代谢紊乱[8]。
《Nutrients》上新发表的一项研究[9],评估了泡菜与各种益生菌和生物活性化合物作为高脂肪饮食(HFD)诱导的大鼠肥胖的饮食干预的潜力。通过对喂食发酵泡菜的HFD诱导的轻度肥胖大鼠的整体和靶向代谢物以及肠道微生物群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泡菜摄入和肥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研究了12周泡菜摄入对HFD诱导的肥胖的影响,发现泡菜的摄入适度减轻了HFD诱发的体重增加,并显著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和代谢状况,但没有减少脂肪组织的积累。
它还导致代谢途径的显著变化,包括类固醇激素代谢,发现饮食干预和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之间存在实质性的相互作用。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泡菜的抗肥胖作用,但此研究结果支持泡菜在控制肥胖和相关代谢紊乱中的有益作用。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和类固醇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这些发现,研究人员提出了与HFD和泡菜摄入相关的代谢组学和类固醇激素途径,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类固醇激素、胆汁酸和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虽然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包括对泡菜的减重机制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但研究结果表明,泡菜的摄入或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饮食干预措施,用于体重管理。
小结
其实,无论是韩式泡菜还是中式泡菜,我们都需牢记适量原则。适量摄入泡菜既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又能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在这个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泡菜或许将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一道健康“法宝”。未来,期待更多深入的研究,为这一关系的奥秘揭开更多面纱。
参考文献:
[1]Choi, H.-J.; et al. Health benefit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ed from kimchi, with respect to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Food Sci. Biotechnol. 2015, 24, 783–789.
[2]Choi, I.H.; et al. Kimchi, a fermented vegetable, improves serum lipid profiles in healthy young adults: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Med. Food 2013, 16, 223–229.
[3]Kim, E.K.; ; et al.Fermented kimchi reduces body weight and improves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Nutr. Res. 2011, 31, 436–443.
[4]Hyein Jung;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kimchi consumption and obesity based on BMI and abdominal obesity in Korean adult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Health Examinees study.BMJ Open. 2024 Jan 30;14(2):e076650.
[5]Han, K.; Bose, S.; ;et al..Contrasting effects of fresh and fermented kimchi consumption o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related to metabolic syndrome in obese Korean women. Mol. Nutr. Food Res. 2015, 59, 1004–1008.
[6]Shen, W.; et al..Anti-obesity effect of capsaicin in mice fed with high-fat diet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of the gut bacterium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Front. Microbiol. 2017, 8, 235091.
[7]Kim, H.-J.; et al. Metabolomic analysis of livers and serum from high-fat diet induced obese mice. J. Proteome Res. 2011, 10, 722–731.
[8]Wu, J.; et al.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its metabolites in metabolic diseases. Protein Cell 2021, 12, 360–373.
[9] Dong-Wook Kim; et al.Effects of Kimchi Intake o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Metabolite Profiles of High-Fat-Induced Obese Rats.Nutrients 2024, 16(18), 3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