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从六朝古都到副省级市
南京历代行政区划变迁:从六朝古都到副省级市
南京,这座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名城,其行政区划历经数千年沧桑变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从先秦时期的方国到明清时期的直隶,再到民国时期的特别市,南京的行政地位几经沉浮,最终成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市。
先秦至六朝:从方国到都城
南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当时这里就已建城。春秋时期,南京地区属于吴国,吴王夫差在今清凉山一带筑城,史称“越城”,这是南京建城的开端。战国时期,楚国灭越后,在今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南京之名由此而来。
隋唐至宋元:从润州到建康府
隋朝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建康城,改设蒋州。唐朝时,南京地区先后称为润州、昇州。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定都于此,改称江宁府。宋朝时,江宁府成为江南东路的治所。元朝时,江宁府改称集庆路。
明清时期:从南直隶到江宁府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定都南京,改称应天府,成为明朝的京师。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留都,与北京并称“两京”,应天府成为南直隶的核心城市。南直隶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地区,南京作为南直隶的首府,地位显赫。
清朝取代明朝后,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后又分为江苏、安徽两省,南京改称江宁府,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这一时期,南京虽然不再是首都,但仍然是江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民国时期:特别市的设立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设立南京特别市,直辖于中央政府。1937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抗战胜利后,南京特别市恢复,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这一时期,南京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其作为特别市的地位一直延续到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省会到副省级市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1953年,南京被定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南京被确定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南京被确定为“特大城市”。目前,南京下辖11个市辖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54.70万人。
现代行政区划:11个市辖区
南京现有11个市辖区,分别是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栖霞区、雨花台区、江宁区、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每个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特色,共同构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面貌。
南京的行政区划变迁,不仅是一部城市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从古代的方国、都城,到近代的特别市,再到现代的副省级市,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今天,南京不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更是一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记忆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