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技术丨冬季园林养护防控要点
实用技术丨冬季园林养护防控要点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大部分园林植物病虫都将陆续进入越冬或休眠状态。这一时期是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有害生物的越冬基数,减轻来年的病虫害发生。本文将详细介绍冬季园林养护的五个关键防控要点:冬耕深翻、修剪整形、涂白保护、植物防冻和药物防治。
冬耕深翻
土壤封冻前进行中耕林地,不仅可以松土保湿、积雪保墒,促进根系生长,还能将残余的枯枝落叶翻入土中,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储存。同时,中耕可以对地下害虫如蛴螬、地老虎、蝼蛄等的幼虫、蛹、卵造成机械损伤,将其翻到地面暴露,便于鸟类等天敌捕食或人工捕杀。此外,深翻还能将土壤表层的病原物翻埋入深土层,破坏病虫的适生环境,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
修剪整形
清除枯枝落叶
大多数花卉苗木的病虫害病原物(菌)或越冬卵,均在苗圃内的枯枝落叶或杂草中越冬。冬季彻底清除绿地内的枯枝落叶和杂草,并进行销毁处理,可以显著减少各种病虫源。这对于防治月季、蔷薇、菊花、海棠、十大功劳及柳树等花木的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红蜘蛛、蛾类等病虫害具有显著效果。
剪除带病虫枝叶
冬季修剪是园林冬季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修剪,着重剪除带病虫的枝叶,可以大大降低越冬虫源,减少来年的虫口密度。剪下的病虫枝叶应及时清理,运出绿地集中销毁处理。对于暖季型草坪,要进行必要的修剪,防止草层过厚滋生病虫害并易引起火灾。修剪后的伤口需要及时使用愈伤涂膜剂进行保护,防止雨水过多、干旱以及预防修剪口发霉或者开裂引起病菌虫害入侵。
涂白保护
冬季和早春树上没有树叶遮挡,光照充足。向阳面在白天受阳光照射温度上升,细胞解冻,夜晚温度下降又重新冻结。这样一冻一化,就会造成树木皮部组织死亡,产生日灼崩裂现象,容易引发树木干腐或滋生干部病害。因此,冬季可以采用树干涂白和缠保温保湿带的方式进行保护。树干涂白不仅能减少日灼,降低树皮昼夜温差,减少来年树干病害的隐患,还能预防害虫在干皮缝隙内产卵越冬,减轻翌年虫害。传统的涂白方式效率低,树皮间隙难涂到,也不耐雨水冲刷,保存时间短。新型的涂白材料通过精选矿石直接磨炼而成,细度极低,可直接喷雾,白度达90以上,添加悬浮粘稠剂,耐雨水冲刷,持效可达6个月,性价比高。
植物防冻
园林植物发生冻害的原因
- 内因:与植物种类、树龄、生长势、当年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密切相关。不同植物所能忍耐的最低温度及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枝条木质化程度愈高,含水量愈少,其抗寒能力愈强。处于休眠状态的植物,其抗寒能力随着休眠的加深而增强。
- 外因:地势、坡度不同,植物的抗寒力也不同。根系生长良好,吸收水分与养分较多的植物,长势健壮,受冻相对较轻。早春植物发芽时,体内的抗寒态解除,致使抗寒力降低。
植物受冻后不同部位的表现
- 枝条:植物枝条受冻后变褐,从变褐部位上的枝条逐渐干枯死亡,皮部裂开变褐脱落。如果形成层未受冻,则还有可能恢复。特别是成熟不足的先端枝条对严寒敏感,常先发生冻害,轻者髓部变色,重者枝条脱水干缩甚至冻死。
- 主干:植物主干受冻后形成“冻裂”,树皮会成块脱落,因此要及时采取防冻抗寒措施。
- 根颈和根系:植物根颈受冻后,表皮先变色干枯,皮层龟裂对植株危害较大。根系较地上部分耐寒力差,根系受冻后,皮层与木质部分离。
如何预防园林植物发生冻害
防冻液的作用机理
防冻液是一种提高植物干物质含量,阻止冰核细菌生成与繁殖的抗冻叶面肥。在植物入冬落叶前,喷施营养调节型防冻剂,可以保障植物安全越冬。
抗冻机理:
- 提前使用,增强新生枝条木质化程度,提高植物抗低温能力;
- 增加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细胞膜的低温稳定性;
- 提高细胞内可溶性糖、氨基酸等物质含量,提高溶液浓度,降低冰点。
使用方法和时期:
叶部喷雾:稀释300-500倍;
根部浇灌:稀释200-300倍;
使用时期:寒潮发生前5-7天,气温高于5℃时使用,连用2-3次。(主要通过叶部喷雾起效,根部浇灌为辅助性措施)。
药物防治
由于冬季各种病虫多处于休眠状态,对那些在发生季节不易防治的病虫可以采用冬季药物防治。在冬季清园以及修剪后,可用药剂如白秀鲨、快彪及园功等防治病虫害。对一些造瘿昆虫、卷叶潜叶害虫如樟巢螟,清园时注意用枝剪剪掉并烧毁,再结合喷杀虫杀菌剂进行整体预防。
本文原文来自深圳八方纵横生态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