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患者营养管理新指南发布,这三种营养素缺乏最常见
慢性肾病患者营养管理新指南发布,这三种营养素缺乏最常见
慢性肾病患者常面临虚弱问题,这与他们的营养状况息息相关。研究发现,虚弱患者普遍存在铁、维生素B12和镁等关键营养素的缺乏。这些营养素不仅影响日常体力,还可能加剧病情。专家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以改善虚弱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铁缺乏与肾性贫血
超过一半的慢性肾病(CKD)患者存在贫血,贫血本身会增加CKD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风险,且与心血管事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相关。肾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铁缺乏和(或)利用障碍、低氧诱导因子反馈回路受损及机体炎症状态等。
铁缺乏是肾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绝对性铁缺乏定义为铁蛋白(SF)≤100 μg/L且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功能性铁缺乏定义为SF>100 μg/L且TSAT≤20%。对于非透析依赖的CKD(NDD-CKD)患者,铁缺乏的管理尤为重要。
NDD-CKD贫血管理流程按照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分层,包括Hb≥130 g/L、110 g/L≤Hb<130 g/L、100 g/L≤Hb<110 g/L、60 g/L≤Hb<100 g/L、Hb<60 g/L,各层肾性贫血患者管理要点如下。
维生素B12缺乏
维生素B12缺乏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可能导致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维生素B12的缺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整体健康状况。然而,目前关于维生素B12缺乏在肾病患者中的具体影响和补充方案的研究相对有限。
镁缺乏
镁元素缺乏则会引起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问题。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镁的平衡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会发生变化,这会影响镁的代谢和排泄。因此,肾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镁的摄入和补充。
营养补充建议
慢性肾病患者的营养补充需要遵循科学的指导原则。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年版)》提出了10条原则和建议,为肾病患者的营养补充提供了权威指导。
食物多样,分期选配:慢性肾脏病患者应保持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建议每日12种以上,每周达25种以上,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素摄入全面和充足。
能量充足,体重合理:充足的能量摄入是保持慢性肾脏病患者适宜体重的重要保障,推荐CKD患者的能量摄入量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30~35kcal。
蛋白适量,合理摄入鱼禽豆蛋奶肉: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应根据CKD患者的疾病分期来选择其摄入食物的蛋白质种类和摄入量,其中优质蛋白应占蛋白质总量的50%以上。
蔬菜充足,水果适量:鼓励CKD患者适当进食蔬菜水果,推荐每日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350g。
少盐控油,限磷控钾:调味尽量选择天然味道,对于出现水肿的CKD患者应在临床营养师或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实施低盐膳食。
适量饮水,量出为入:对于无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饮水量1500~1700mL;对于存在水肿和(或)尿量较少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需要根据每天的尿液排出量以及透析脱水量等来计划饮水量。
合理选择食药物质,调补有道:食药同源的物质,如山药、阿胶、菊花、金银花等,需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合理选择营养健康食品,改善营养状况: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评定和监测,并由临床营养师或医生对其进行营养指导。
规律进餐,限制饮酒,适度运动: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进餐、定时定量,适度运动是维持慢性肾脏病患者健康的基础。
定期监测,强化自我管理:慢性肾脏病患者定期进行健康监测是成功实施膳食干预和防止出现营养不良的重要保障。
总之,慢性肾病患者的营养补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的营养补充和饮食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