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向好叠加政策利好,A股迎来强势开局
宏观经济向好叠加政策利好,A股迎来强势开局
近期A股市场迎来一波令人瞩目的暴涨行情,引发了投资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轮暴涨行情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宏观经济逻辑?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政策支持、市场情绪与资金面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A股暴涨的深层次原因。
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
宏观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为股市上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和日经QUICK新闻的最新调查,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4.4%,虽然较2024年的4.9%有所放缓,但这一增速在全球范围内仍属较高水平。特别是考虑到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美国特朗普新政府加征关税等外部风险,这一增长预期更显难能可贵。
从物价水平来看,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2%,降幅比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表明,国内物价运行总体稳定,通胀压力可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指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和前期已出台的存量政策持续落地显效,需求端得到修复,推动物价改善。核心CPI同比由2024年9月的上涨0.1%升至12月的上涨0.4%,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明显。
汇率方面,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预期稳定在7.2左右,这一水平既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也体现了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汇率的稳定不仅有利于吸引外资流入,也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政策面的积极支持
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基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组合为股市上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货币政策方面,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张明预计,2025年将有两次降准,每次50个基点,1年期与5年期LPR有望下调50个基点。为了降低息差收缩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继续集体下浮存款利率。这些措施将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升企业盈利预期,从而提振股市表现。
财政政策方面,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2025年中国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率可能上调至4.0%-4.5%。同时,中央政府可能额外发行2万亿-3万亿元特别国债,地方专项债规模可能达到4.5万亿元。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传统基建、与人有关的基建(教育、医疗、养老)以及民生领域,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也为股市上涨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时提出,注重目标引领,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在科技创新、消费提振等方面,预计还将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为相关板块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市场情绪与资金面改善
市场情绪的转变和资金面的改善,是推动A股暴涨的重要因素。2025年开年以来,尽管A股市场在多重因素扰动下出现震荡,但市场情绪正在逐步好转。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增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为股市上涨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资金面上,流动性保持宽松的预期日益增强。1月2日,央行宣布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正式启动,参与机构范围由首批的20家扩容至40家,本次操作金额550亿元。同时,申请股票回购贷款需承担的最低自有资金比例降至10%。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状况,为股市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
摩根士丹利基金在2025年A股投资策略报告中对市场流动性持乐观态度,认为“流动性保持宽松,A股市场分母弹性大于分子弹性。”原因包括:中央政治局会议将货币政策基调转变为适度宽松,2025年降息力度有望进一步扩大;过去几年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宏观流动性保持宽松,在降息背景下,储蓄资金有望加大流向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背景下融资规模显著下降,而分红回购规模提升,股票的供需显著改善。
其他支撑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也为A股上涨提供了额外的支撑。北京、上海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可能效仿广州,全面取消限购限贷限售。地方政府可能加大对头部民营开发商的帮扶力度,这将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进而对宏观经济和股市产生积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方面,202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围绕7.2的中枢水平做较宽幅度波动,这一预期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吸引外资流入。根据张明的预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可能在6.9-7.0至7.4-7.5之间,这一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近期A股暴涨的背后,是宏观经济基本面改善、政策面积极支持、市场情绪好转以及资金面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A股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然而,股市走势受多重变量影响,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实际行情仍需结合最新信息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