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集建筑揭秘:上海老洋房改造秘籍
超集建筑揭秘:上海老洋房改造秘籍
上海的老洋房,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历史记忆。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超集建筑(Super Collective)作为一家专注于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以“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保护”的理念,为上海的老洋房注入了新的生机。
静园: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静园,位于上海万航渡路,是一栋建于1930年代的花园洋房。这栋见证了近百年沧桑的老建筑,在超集建筑的精心改造下,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改造前的静园,虽然保留着历史的痕迹,但已难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超集建筑团队在充分尊重建筑历史价值的基础上,大胆引入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居住空间。
在设计上,团队采用了开放的平面布局,将客厅、餐厅与西厨无缝连接,创造出一个灵活的公共空间。这种设计不仅优化了空间利用率,还为未来的生活场景提供了无限可能。
二层的中央房间被设计为起居室,通过落地窗与室外露台相连,形成一个温馨的家庭聚集空间。即使在结构改造面临较大挑战的情况下,设计团队依然坚持多义化的理念,让空间具备灵活性与包容性。
最引人注目的是,传统的格子老钢窗被通透的铝包木大幅玻璃窗取代。这一创新性的设计不仅保留了空间的美感,也让光线更加充足,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明亮通透。
对比荣宅:不同的设计理念
与静园相距不远的荣宅,是上海最早的花园洋房之一,建于1918年。荣宅的改造由Prada基金会委托,中国建筑师王澍主持。与静园的改造相比,荣宅更侧重于恢复建筑的历史风貌,同时满足现代使用需求。
王澍在改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传统工艺和材料,力求还原建筑的原始风貌。例如,他使用了传统的灰砖和瓦片,修复了建筑的外墙和屋顶。同时,为了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他在建筑内部引入了现代化的设施,如中央空调和智能控制系统。
相比之下,超集建筑在静园的改造中,更注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们没有一味地追求复古,而是大胆地引入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一个既保留历史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展望。
未来趋势:保护与更新的平衡
上海的老洋房改造,已经从单纯的保护转向了保护与更新的平衡。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上,还体现在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超集建筑的静园改造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它告诉我们,历史建筑的保护不应是简单的复原,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的需要,创造出一个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空间。
这种保护与更新的平衡,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尊重,更是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如超集建筑所说:“我们希望这些老建筑不仅能讲述过去的故事,还能承载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