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带你领略律诗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带你领略律诗之美
本周六(4月27日)《2024中国诗词大会》播出第八场,主题为灯火。参赛的两支队伍分别是:“花千树队”陈秋实、姜敬曦、王一尧、刘诗蕾;“星如雨队”申昊、何坤宇、张澎萱、罗忠臣,经过5个环节的考核,最终“星如雨队”获胜。其中第3次上场的清华学霸申昊,表现出色个人积分达到了15分,目前排名第一,有望冲击本届总冠军。
本场点评嘉宾是蒙曼老师和郦波老师,大家一直吐槽的出镜率太高的康震老师,不仅没有参与点评,也没有出外景题,只在“画中有诗”环节以同步视频的方式出题,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现场。本届已经播出的八场,点评嘉宾总共有康震、郦波、杨雨、蒙曼4位,每场都是两两组合,目前仅杨雨和蒙曼两位女老师还没有同台,其他人都搭档过。
先不评价每位点评嘉宾的点评水准,毕竟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的文化审美和对传统诗词的理解。仅从康震老师的缺席说起,这是本届《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老师不在现场的第二场,虽然比赛照常进行,郦波老师和蒙曼老师同样配合默契,讲解古诗词懂得也多,该讲的都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一些,但总感觉没有了康震,就失去了诗词大会的灵魂。
那些吐槽康震老师占用时间太多,讲解啰啰嗦嗦,存在感比选手都强的网友,真的可以歇歇了。事实证明,康震老师才是《2024中国诗词大会》不可或缺的人物。即使没当点评嘉宾,也会以出题考官的身份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康震老师的工作贯穿全季。康震老师是全才,能写能画能说,机会当然比其他3位嘉宾老师多,其重要性有目共睹。
回顾前面八场,第三场“勇毅”主题时,康震老师和龙洋奉献了本季最佳,至今没有超越。随着龙洋诗词储备和理解能力的精进提升,状态越来越好,机智、放松、自然,诗词歌赋运用自如,典故轶事信手拈来,金句频出。龙洋与康震老师多次有来有往的调侃、总结、探讨,赢得阵阵掌声和笑声,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观看体验非常好。
虽然康震老师讲解起来滔滔不绝,容易收不住,但是郦波老师和蒙曼老师的讲解也不少,只不过具体到每道题的解读起来就比较务实,通俗易懂,整体时间在观众可接受范围内。康震老师不在,本场选手存在感明显增强了一些,观众口碑稍有好转。龙洋主动对选手提问,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理解题意。
只是,没有了康震老师的烘托,龙洋表现中规中矩,和郦波老师和蒙曼老师的互动,都是停留在题目本意的层面,少了良师益友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没人在旁边点拨,龙洋只能完全靠自己发挥,虽然输出的金句仍然能赢得现场热烈掌声,还被蒙曼老师称赞很聪明,但跟说相声是似的,逗哏再强如果没有捧哏的推波助澜,就没有达到最佳效果。
在最新一期的《中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和嘉宾们深入探讨了律诗的魅力。从平仄规律到押韵技巧,再到对仗艺术,节目不仅展示了律诗的精妙之处,还通过现场互动和挑战环节,让观众亲身感受到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无论是诗词爱好者还是初学者,都能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乐趣。快来一起感受律诗之美吧!
律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一种重要的格律诗体,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而闻名。律诗的结构主要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共八句。这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首联通常用来点明诗歌的主题,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信息,为全诗定下基调。它如同画卷的起笔,引导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
颔联承接首联,对首联所点明的主题进行深入描写,或展开议论,或进行比喻,或用典故,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它如同画卷的铺展,将主题进一步渲染。
颈联是律诗的转折点,它通常会改变诗歌的思路,引入新的内容或进行对比,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刻。它如同画卷的转折,使读者眼前一亮。
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它通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诗歌的中心思想或情感,使诗歌的意境更加完整。它如同画卷的收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律诗的四联结构,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严谨和精炼。每个联都承担着不同的作用,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除了四联结构,律诗的创作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例如对仗、平仄、押韵等。对仗指的是上下联的词语结构和意义的对称,平仄指的是音节的抑扬格律,押韵指的是诗歌的末尾字的相同韵母。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律诗更加和谐优美,富有韵律感。
在节目中,嘉宾们通过具体的诗句,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技巧的运用。比如,平仄规律如何通过音节的高低变化,创造出音乐般的节奏感;押韵技巧如何通过韵母的呼应,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对仗艺术如何通过词语的对称,展现诗歌的工整和精巧。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律诗的精妙,节目还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比如,"飞花令"环节考验选手对律诗中特定字词的掌握;"画中有诗"环节则通过解读古画中的诗意,展现律诗与绘画艺术的交融。
观众们不仅可以通过观看节目学习律诗知识,还可以通过参与互动环节,亲身体验创作律诗的乐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古典诗词的魅力得以广泛传播,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精彩呈现,我们得以领略到律诗这一古典文学形式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每一首律诗都凝聚着古人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追求。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让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品味一首律诗,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正如节目中所说:"诗词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份文化遗产,让诗词之美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