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杨业与潘仁美:从冤家到历史的误读
历史上真实的杨业与潘仁美:从冤家到历史的误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杨家将的故事流传千年,其中杨业与潘仁美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民间传说中,潘仁美被塑造成一个奸臣形象,屡屡陷害杨家。然而,真实的历史是否真的如此?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探寻杨业与潘仁美之间的真实关系。
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描绘的主要是杨业与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在民间传说中,杨家将的故事中有一个主要的反派角色——潘仁美。他依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屡屡陷害杨家,甚至射死杨七郎,害死杨老令公,让心怀正义的老百姓恨之入骨。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在真实的历史上,潘仁美的地位和功劳远超杨业以及杨家。如果潘家真要想折腾杨家,杨家估计是毫无还手之力。
潘美,即演义中的潘仁美,是北宋的开国大将,跟随宋太祖赵匡胤讨伐李重进、攻打南汉刘鋹、辅助曹斌灭南唐,还参加了灭北汉的战役,功勋卓著。到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时,他已经官拜节度使,爵位封为韩国公,是朝廷的超级大员。并且,潘美与赵家皇室是亲家,他的女儿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虽然他女儿早逝,但因为是宋真宗的原配夫人,所以还是被追赠为章怀皇后。因此,潘美作为皇后的父亲,后来还被追封为郑王。甚至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的信任,他还可以收养前朝柴家的后人。在《宋史》的列传中,潘美的排名是第十七位,而杨业仅仅是第三十一位。
不过,历史上杨业的被俘自尽的确与潘美有一定的关系。那是在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幽州的战役中,潘美担任西路军主将,杨业是他的副将。在宋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宋太宗下令潘美的西路军护送几个守不住的边关城池的百姓内迁。在商量战术时,杨业建议在辽军士气正高的时候应该以守为主,潘美没有表态,也许在考虑,但旁边的监军蔚州刺史王侁却讽刺杨业怕死,要求杨业率军进攻。杨业是降将,无法争辩,只好同意,但也要求潘美在后路接应。结果在杨业出兵后,王侁和潘美在约定的地点等了几个时辰没见杨业退回,也没派人仔细打探,就误判为杨业是打赢了,所以没退回来,而是去追击辽军去了。王侁想争功,就带兵走了,潘美也跟着一起走了。即使没过多久闻知杨业兵败,也没做出任何接应的举动,导致杨业退回来时无人接应,最后孤立无援被俘。
作为杨业的主将,潘美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放弃部下,没有坚持和杨业的约定,都应该是有责任的。只能说杨业在朝中的地位太低,不值得潘美为他冒险,反正宋军本来就大败,多陷进去一个杨业对潘美来说也不算什么。假如和潘美约定的是曹斌、党进这样同级别的同僚,潘美绝对是拼命也要去救的,否则以后没法在朝中立足。而杨业毕竟是降将,官位级别都没有达到潘美需要结交的高度,所以潘美把杨业作为弃子是毫无心理压力。但杨业被上司抛弃毕竟是有冤,本人又是为国而死,在民间百姓需要英雄的时候,就把杨业及杨家将的故事虚构出来并到处流传,而潘美因为是当时的主将,又负有一定的责任,杨家是正面形象,那潘家自然就是反面形象,所以写进故事后被民间传为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