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流感高发,这些药物社区医生都在用
校园流感高发,这些药物社区医生都在用
随着冬季的到来,校园流感疫情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流感认知与治疗现状调查报告》,大众在预防和治疗流感上存在广泛的认知误区,如将流感与普通感冒混淆、对流感高发季节认识错误等。专家建议所有家庭常备有效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
校园流感的特点和危害
校园是流感传播的重要场所。据统计,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与其他人群相比,学龄儿童的流感感染率最高。学校人群密集,且未成年人感染流感的风险高于成年人,传播源容易进入学校并迅速传播。例如:学生排队上厕所、教室内同时有多名学生一起上课、课间操聚集等情况 ,只要有一名学生被感染,都可能会引发流感病毒在学校迅速扩散,最终导致班级或学校不得不停课。
儿童是流感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因免疫功能不健全,免疫力相对较差,在感染流感病毒的时候,导致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减弱,很容易继发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导致并发症。不仅带来就诊负担,也可能导致家人因照料而缺勤等带来间接负担。其中,5岁以下低龄儿童更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疾病负担和感染风险最高,在流感季需要格外关注。
药物治疗的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
在药物治疗方面,社区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奥司他韦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能有效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建议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疗程通常为5天。扎那米韦通过吸入给药,适合7岁及以上人群,尤其对肾功能不全、孕妇等特殊群体友好。帕拉米韦是静脉注射用药,适用于无法口服或耐药的重症患者,每天一次,剂量为600mg,疗程至少5天。
在实际应用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增加或其他不良反应。
-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避免过量或漏服。解热镇痛药一般每4-6小时服用一次,但一天不超过4次。
- 避免混用药物。多种感冒药可能含有相同的成分,混用可能导致药物过量。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
-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副作用。如有正在服用的慢性病药物,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 监测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疫苗预防的重要性和效果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流感疫苗对≥60岁老年人的流感样疾病的预防53%(20%-72% )。另外建议年龄≥60岁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可帮助56%-85%的成人抵御肺炎侵袭。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50岁人群,保护效力>90%;减毒活带状疱疹疫苗:≥40岁人群,保护效力57%;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缺陷与免疫抑制人群)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冬春季是流感高发期,对于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建议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是9至10月。对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成人、慢性病患者、严重肥胖者、孕中期和孕晚期女性等高风险人群,在出现高热等症状时一定不要硬扛,而应第一时间做相应检测,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治疗,以降低重症肺炎和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例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密集场所等。同时,学校和家庭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总之,在流感季,正确用药是关键。希望大家能够科学用药,合理防护,度过一个健康的冬季!
如有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