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团队参与研发新型止咳药,有望攻克顽固性咳嗽
钟南山团队参与研发新型止咳药,有望攻克顽固性咳嗽
钟南山院士团队近期参与了一项针对难治性慢性咳嗽的新型药物研究,该药物名为BLU-5937(通用名:camlipixant),是一种选择性口服P2X3受体拮抗剂。目前,该药物已进入3期临床试验阶段,由葛兰素史克(GSK)公司推进,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公布研究数据。
作用机制
Camlipixant的作用机制独特且精准。P2X3受体是嘌呤类受体家族的一员,位于初级传入神经上,与咳嗽反射的超敏化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损伤或感染引发的气道和肺部神经元超敏反应可导致过度、持续和频繁的咳嗽。Camlipixant通过选择性抑制P2X3受体,降低传入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有效抑制咳嗽反射。
值得注意的是,Camlipixant对P2X3受体具有极高的选择性,与P2X2/3受体的活性差异高达1500倍以上。这种高度选择性使其在有效抑制咳嗽的同时,避免了其他P2X3拮抗剂常见的味觉障碍副作用。这一特性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试验进展
在2b期临床研究中,Camlipixant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28天后,两种剂量水平(50mg和200mg,每日两次给药)的Camlipixant使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24小时咳嗽频率降低了34%,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和统计学显著性。此外,该药物在所有剂量水平下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味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基于这些积极结果,GSK于2023年4月宣布以20亿美元收购BELLUS Health,以获得Camlipixant。目前,GSK正在推进两项3期临床研究:一项为期24周的开放性扩展治疗研究(CALM-2),另一项为期52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CALM-1)。这些研究将进一步评估Camlipixant在成人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意义
慢性咳嗽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成年人受困于慢性咳嗽,其中难治性慢性咳嗽(RCC)的患病率约为6%,不明原因慢性咳嗽(UCC)的患病率约为4%。在中国,这一数字超过700万,并且受环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患病率逐年上升。
难治性慢性咳嗽定义为持续性咳嗽超过8周,对潜在病因的治疗无反应或无法解释。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导致抑郁、失眠、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患者往往只能通过经验性治疗或对症处理来缓解症状。
Camlipixant的出现为这一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作为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高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它有望成为难治性慢性咳嗽的首批靶向疗法。如果3期临床研究取得成功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该药物将为数百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未来展望
随着3期临床研究的推进,Camlipixant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的标准疗法。GSK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获得关键的3期研究数据,这将为药物的最终审批和上市奠定基础。如果一切顺利,该药物有望在2026年获得FDA批准,成为首个针对慢性咳嗽的靶向治疗药物。
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参与为这一研究增添了重要的学术支持。作为呼吸疾病领域的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在慢性咳嗽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参与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新药研发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慢性咳嗽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难治性慢性咳嗽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Camlipixant作为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高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其研发进展备受关注。如果3期临床研究取得成功并获得监管机构批准,该药物将为数百万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