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乡村文化联盟”入选湖北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宜都“乡村文化联盟”入选湖北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
近日,湖北省质量强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通报了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宜都市文旅局申报的“乡村文化联盟”项目成功入选。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宜都的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项目背景
2024年湖北省“质量月”活动之一的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征集和发布活动,从全省383件报送案例中评选出40个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公用事业、养老服务等12个领域,宜都市的“乡村文化联盟”项目脱颖而出。
什么是“乡村文化联盟”?
近年来,宜都市积极寻求地方文化特色,探索组建了乡村文化联盟。该联盟旨在通过统一调度资源,将分散的文化力量凝聚起来,以创新之举破解发展瓶颈,提升文化队伍能力水平和文化活动品质,推动区域文化普惠共享。
创新举措与成效
2023年6月,宜都市首届“渔洋水岸”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在五眼泉镇弭水桥村稻田基地开幕。来自渔洋河宜都境内沿线潘家湾土家族乡、聂家河镇、五眼泉镇3个乡镇的千余名村民、游客齐聚一堂,参与抛秧插禾比赛、逛乡村集市、浑水摸鱼比赛、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宜都还推出了“渔洋水岸”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环线,串联起渔洋河畔各个乡镇的旅游资源。
宜都市乡村文化联盟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各乡镇报团,以联盟的形式开展“联动活动”,提升活动规模;各乡镇定期交流文化工作“金点子”,推动文化工作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受欢迎;此外,联盟还吸纳了市内各旅游企业、群团、社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从各个角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实现众木成林。
目前,宜都市已在全市10个乡镇间组建乡村文化联盟,涵盖文艺团队147支,文化志愿者4653人,文旅企业6家,乡村中小学5所。通过对区域文化工作统筹协同、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乡村文化联盟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了区域文化队伍的能力水平和文化活动品质,丰富了乡村文化内容,激发了乡村文化活力,为全市乡村振兴凝神铸魂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