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饮食雷区:螃蟹与柿子同食当心肠梗阻
秋冬饮食雷区:螃蟹与柿子同食当心肠梗阻
秋末初冬,螃蟹与柿子成了餐桌上的宠儿。然而,这两者虽美味,却不宜同食。近日,浙江杭州49岁冯女士因贪嘴同时食用螃蟹和柿子,导致肠梗阻,不得不切除部分小肠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冯女士回忆,她在食用了3个柿子和2只大闸蟹后,出现了剧烈腹痛,起初以为是普通腹痛并未在意。然而,症状持续加重,最终不得不就医。经检查,医生发现其小肠内有大量硬质结石,其中最大的一颗有4厘米×3厘米,呈鸡蛋大小,导致肠腔堵塞,肠壁缺血坏死。最终,医生不得不切除她5厘米长的小肠。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肛外科副主任医师尹光介绍,冯女士的病情是由于柿子中的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沉淀物在肠道内堆积,逐渐形成柿石所致。这种沉淀物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吸附食物残渣,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导致肠梗阻。
专家提醒,柿子中的鞣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沉淀物,不仅可能导致肠梗阻,还可能引发胃部不适、呕吐或腹痛等症状。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建议大家在享受美食时,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成熟的柿子: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会大大降低,食用时更安全。
适量食用:每天食用1-2个成熟柿子即可,避免空腹食用。最好的食用时间是饭后半小时。
不要与高蛋白食物一起食用:如大闸蟹、牛奶等应间隔一段时间再食用,尽量不要同餐。
儿童与老人谨慎食用:小儿肠管相对成人管腔细、肠壁薄,进食后更容易发生肠梗阻;而老年人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差,食用过多柿子后也容易引起肠梗阻。
吃柿子后要多漱口:柿子含糖高且酸性较强,吃后应多漱口以保护牙齿,避免龋齿风险。
除了柿子,秋冬季还是山楂、黑枣等果实成熟的季节,这些果实同样含有大量的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分子较大且不溶于水的沉淀物,容易在胃内积聚形成固体性的团状,成为结石。医生表示,是否产生结石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差异和食用量影响。对健康的人而言,即使体内产生少量沉淀物,也可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但秋冬季,进食高鞣酸食物仍需多加注意。
医生特别提醒,儿童、老年人以及有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在享用柿子时更应谨慎。如果在食用后出现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治疗。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要注重科学搭配。冯女士的案例提醒我们,健康饮食要兼顾多样性与安全性,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未来,让我们对饮食搭配保持警惕,合理搭配食物,才能尽情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