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与沈宛:一段被遗忘的才子佳人情
纳兰容若与沈宛:一段被遗忘的才子佳人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纳兰容若最广为传颂的词句,道尽了他对爱情的憧憬与哀怨。作为清朝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情感世界复杂而多舛,其中与沈宛的故事,更是他爱情生涯中最后也是最令人唏嘘的一章。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是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他自幼聪颖,饱读诗书,文武兼修,17岁入国子监,18岁中举,康熙十五年成为进士。因才华出众,被康熙帝选为御前侍卫,并晋升至一等侍卫。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却在情感道路上屡遭坎坷。
纳兰容若的情感经历颇为曲折。他的初恋情人入宫,两人天各一方;第一任妻子卢氏早逝,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悲痛;第二任妻子宫氏虽贤惠,但感情不深。这些情感波折在他的词作中化为对爱情的深情描绘和对命运的感慨。
在纳兰容若的生命中,沈宛的出现无疑是最后的温柔。沈宛,字御婵,号选梦,浙江乌程人,是清代著名的女词人。她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词歌赋,家中又请人教她琴棋书画。诗书熏染使她清慧流丽,心思博雅。十八岁时,沈宛便有词集《选梦词》流传于世。然而,命运多舛,父亲因文字狱惨遭诛戮,母亲也因受不了打击而离世。在父亲好友顾贞观等人的帮助下,沈宛重获自由。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纳兰性德在江南逗留期间,经友人顾贞观牵线搭桥,结识了沈宛。两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沈宛的才情与温婉深深吸引了纳兰容若,而纳兰的才华与深情也让沈宛心生倾慕。不久后,沈宛跟随纳兰容若来到京城,住进了一处别院。但由于家族反对,纳兰容若未能给沈宛正式的名分,她只能以“外室”的身份相伴。
这段感情虽然甜蜜,但也充满了无奈与哀愁。纳兰容若的词作中,不乏对这段感情的描写。在《菩萨蛮》中,他写道:“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鴂花飞处。新恨隔银屏,烟销冷画屏。香篝熏素被,双凤云间坠。赖有梦相逢,携琴访玉容。”这首词描绘了他对沈宛的思念与无法相守的痛苦。
然而,这段感情终究未能善终。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容若因病逝世,年仅31岁。此时沈宛已经怀孕,不久后生下他们的儿子,名为富森。纳兰容若的离世,让这段感情画上了悲凉的句号。沈宛最终被夫家遣返回家乡乌程,带着对纳兰的无尽思念,继续着她的人生。
纳兰容若的早逝,不仅让沈宛悲痛欲绝,也让他的文学创作戛然而止。他的词作,从此成为后人追忆这段爱情的唯一凭证。沈宛的词作也多描写相思愁绪,感情深挚哀怨,其作品《选梦词》中部分词作被收录在《众香词》中。清人谢章铤评价沈宛的词“丰神不减夫婿”,足见其文学造诣之高。
纳兰容若与沈宛的爱情故事,如同他词中所写的那样,充满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遗憾。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悲剧,也是封建礼教下才子佳人的无奈。纳兰容若的早逝,让这段感情成为了永恒的遗憾,而沈宛的归宿,也成为了后人唏嘘不已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