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不寒而栗:古人的恐惧成语探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26:4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不寒而栗:古人的恐惧成语探秘

“不寒而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酷吏列传》,形容人在没有实际寒冷的情况下因恐惧而颤抖。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凝结着古人对恐惧心理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

01

成语的出处:郅都治济南

“不寒而栗”最早出现在《史记·酷吏列传》中,描述了西汉时期酷吏郅都治理济南的故事。郅都,这位来自杨地的勇士,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言而闻名。他担任济南太守时,面对当地豪强瞷氏家族的横行霸道,采取了严厉的措施。

郅都上任后,果断处决了瞷氏家族的首恶分子,其余族人闻风丧胆,纷纷收敛行径。郅都的铁腕手段使得济南郡治安大为改善,甚至达到了路不拾遗的程度。邻近的十几个郡的太守都对他敬畏有加,如同对待上级机关一样。

02

文学中的恐惧描写

“不寒而栗”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成为描绘人物内心恐惧的经典表达。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当曹操得知董卓的暴行时,就曾“不寒而栗”。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水浒传》中,当林冲得知自己被陷害时,也表现出“不寒而栗”的状态。这种恐惧不仅仅是对个人安危的担忧,更包含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人性的怀疑。

03

现代语境下的使用

在现代社会,“不寒而栗”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听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或者在恐怖电影中看到令人不安的场景时,都会用“不寒而栗”来形容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感。

例如,一位网友在描述自己深夜独自在家的经历时写道:“窗外的风声和树叶的沙沙声让我感到不寒而栗,仿佛有什么东西正悄悄靠近。”这种用法不仅体现了成语的延续性,也展现了其在现代语境中的适应性。

“不寒而栗”这个成语,从郅都治理济南的故事中诞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至今仍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形容恐惧的词汇,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对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认知。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深入骨髓的恐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