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照片里读懂达里雅布依的“一步千年”
在照片里读懂达里雅布依的“一步千年”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心、克里雅河尾闾、胡杨林深处,曾隐匿着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达里雅布依。"达里雅布依"意为"大河沿",这条发源于昆仑山的大河,自南向北纵贯新疆于田县,在浇灌于田绿洲后,蜿蜒北进,深入沙漠腹地,孕育出这片小小的绿洲。
19世纪末,达里雅布依因考古探险第一次为人所知。1989年,于田县在此设立达里雅布依乡,乡政府位于村民相对聚居区,这里距于田县城有240多公里,越野车需行驶至少7个小时,赶着骆驼要走13天。
"笆子房"是达里雅布依典型的传统民居,用胡杨、红柳和掺入芦苇的淤泥建成,完整的一段胡杨树皮做门,粗的胡杨木构建房子框架,细的红柳编成一排墙。"库麦其"一度是这里最常见的食物,胡杨木燃成的炭火将黄沙烧得滚烫,拨开炭火与沙子,把和好的面团放置其中,再用沙子掩埋烤制,做法类似叫花鸡。
优美景色、特色建筑和传统生活习俗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但受制于闭塞的地理位置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游客的涌入却无法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无信号、无常明电,每年连续7个月的风沙,土地贫瘠产出低,旱涝贯穿全年的河水,几天才能走完的沙漠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长期以放牧维持生计,脱贫增收困难,一度是困扰达里雅布依发展的难题。
2016年,出于居住、生态和脱贫攻坚等因素考虑,于田县将达里雅布依乡的搬迁提上了议程。2017年,政府投入资金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并修建了从县城到安置点的90多公里沙漠公路。
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居住在达里雅布依乡的200多户居民分批搬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明·买提库尔班一家是最后一批搬迁的居民,依明家世代生活在达里雅布依乡,生活贫寒。参观过新村后,依明惊喜地看到,新村里不仅有学校、有卫生院,还通电通自来水。
2019年,达里雅布依整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这个"最后的沙漠部落"终于挥别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告别了不通公路、没有网络信号和长明电、饮用苦咸水、就医上学不便的历史,迁入通水通电通路的现代新村,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
没了盐碱的苦涩,库麦其更加美味可口,孩子们在新村里追逐嬉戏,再也想象不出苦咸水的滋味。为帮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政府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增加收入,依托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打造达里雅布依旧址景区,发展沙漠探险等特种旅游,老村的记忆也得以延续下来。
传统民居、成片胡杨是牧民原始生活的见证者,也是达里雅布依发展旅游、走向新生活的依托之一。克里雅河温暖的臂弯里,达里雅布依似乎从未变过模样,那座密林间的故乡,会给思念着它的人们带去新的馈赠。
本文原文来自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