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无痛中国行动:慢性疼痛管理新趋势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34:28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无痛中国行动:慢性疼痛管理新趋势

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标志着我国疼痛管理进入综合管理阶段。同年,"无痛中国行动"正式启动,旨在提升公众对慢性疼痛的认识和管理水平。该行动通过一系列科普教育和数字化产品,如"无痛中国疼痛科普专区"和"运动疼痛管理手册",普及疼痛管理知识,改变人们对疼痛的认知误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疼痛发病率获得更多关注。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中首次收录慢性疼痛。在国际对慢病管理重视来到新高度之际,我国疼痛管理也已进入综合管理阶段。2023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

慢性疼痛影响公众身心健康,但同时公众对慢性疼痛相关知识认知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据研究成果和业内专家介绍,一方面,部分人群选择强忍疼痛并对早预防的管理方法存在认知短板;另一方面,医疗人员接受的疼痛管理教育不足,各级医疗机构疼痛科设置比例较低,慢性疼痛诊疗能力亟待提升。

“慢病防控非常重要,需要以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疼痛管理也是一样的。我们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特别是要前移到社区。因为以疼痛为抓手是慢病非常好的一个小切口,大作为。”在无痛中国行动·全民社区疼痛管理与促进大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呼吁,扭转疼痛错误认知并形成防治管一体的基层疼痛管理体系。

作为全球代表性的消费健康公司,赫力昂基于“以人为本,提升每日健康”的公司使命为“无痛中国行动”提供公益支持。疼痛管理是赫力昂旗下产品组合涵盖的五大品类之一,通过多年的深耕,赫力昂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帮助大众认识、了解疼痛知识,让无痛中国真正走进人们的健康管理中去。洞察发现,庞大的患者基数背后,是公众对疼痛疾病治疗满意度低的现状,因此,Haleon提出了3大疼痛需要被解决的教育痛点:

痛点1:患病率增速高。
我国慢性病疼痛患者超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2000万的速度增长。
痛点2:疼痛认知率低。
公众对疼痛的疾病知晓率很低,只有14.3%。
痛点3:惧怕使用药物。
很多人认为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在面对头痛、牙痛、肩颈痛等疼痛时时会选择忍耐。

鉴于此,以及上述痛点,安客诚为芬必得、扶他林定制化搭建了全渠道数字化体系,通过更加细致的消费者洞察,以权威性的知识库建设、数字化的趣味互动体验,高效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帮助消费者正确认知疼痛并正确使用药物,从而实现扩大品牌声量与疼痛认知教育的核心目标。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亿多人被疼痛困扰,但公众对疼痛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两成,为促进更多人认识疼痛、应对疼痛,赫力昂携手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启动了“无痛中国行动”,致力组建权威专家团,搭建疼痛科普知识库,打造疼痛防治教育生态圈,展开针对国人的疼痛管理和疼痛认知教育。

在疼痛认知教育的同时,赫力昂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教育,联合安客诚推出多款数字化管理工具。比如,扶他林的体态检测小程序“体态查查看”,以及芬必得的疼痛等级自测小程序“疼痛研究所”,通过拍照、自测的形式帮助消费者发现潜在健康风险,提升自我保健意识。

短时间内的大曝光有助于快速提高市场渗透率,进一步强化疼痛认知教育与品牌认知教育,这就需要选择具有强大势能且能高效触达的媒体平台。

在线上,赫力昂联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在线下,总曝光量“百亿级”热度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成为了必选项。与会人员通过线下大屏在拍照、自测的过程中对疼痛有了新的认知,也进一步帮助消费者了解芬必得与扶他林品牌。

针对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安客诚分别研发出不同版本的“疼痛科普管理工具”,其中线上版本借助官媒平台的权威专家资源,以“知识辟谣”、“科普学习”、“对症用药”为主要功能,共同打造疼痛防治教育生态圈;线下版本新增“痛感研究所”、“体态查查看”、“疼痛管理服务中心”3大功能,进一步加强线下大屏互动体验。

考虑到国民有线上问诊、药店购药、诊所就诊的实际需求,在未来规划上,将功能设计更加贴合国民的实际需求。

所以,除了上述2个版本之外,在未来将会增加Digital版本与药房/诊所版本,新增“在线问诊”、“附近药店/诊所”、“疼痛患教二期”、“互动体验二期”4个功能,进一步强化互动体验与科普教育。

其中,Digital版本用于线上传播与合作三方的药店引流,互动功能更加丰富,也能够承接更多的消费者资产;药房/诊所版本用于线下药店或诊所大屏推广,对患者在买药就诊的过程中完成科普教育。

另外,鉴于公众在不同手机媒体间跳转和接受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品牌实现全渠道、大面积、数字化覆盖,从不同渠道去迎合受众。

线上,通过品牌公众号、线上合作药店公众号、合作媒体APP进行宣传;线下,通过药房、诊所的电子屏、水牌对药店选购、诊所就诊的患者进行科普教育。

无痛中国行动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政府、媒体以及工商业的力量提升全民疼痛疾病认知和疼痛管理水平。在科普行动落地的过程中,数字化工具和内容的加持,全面提升了教育的有效性及传播的效率。安客诚的团队以高效、灵活和专业的合作形象赋能在项目当中。他们深入了解我们的业务需求,并通过提供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来满足这些需求。在合作的过程中,安客诚始终保持着出色的沟通,对问题的快速响应令我们印象深刻。

随着国家卫健委发布《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我国疼痛诊疗迈向综合管理新阶段。《方案》提出,2022至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一定数量的医院开展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医院),发挥试点医院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疼痛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力争实现试点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

但是,目前疼痛管理仍是一个存在多种认知短板的领域,科普教育任重而道远。吴静指出,部分人们将无条件强忍疼痛误读为坚韧不拔的优良品质,整体社会环境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和老龄健康管理处处长赖建强介绍,疼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也是疾病发生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疼痛的经历,如何正确认识疼痛是一个重要内容。生活方式变化导致包括疼痛在内很多慢性病发生。研究证明,通过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减少疼痛发生。

疼痛不仅在很多时候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甚至对二者的管理都有相近之处。吴静表示,慢病防控非常重要,需要以预防为主;疼痛管理也应强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关口前移。甚至,管理好疼痛也能为防控慢性病提供一个切口。以疼痛为抓手是慢病防治非常好的一个小切口,但会有大作为。

“疼痛是全民的问题,大量的病人都在基层,如何使基层能科学有效地安全运用止疼药物进行健康护理和健康关注是我们和各界人士面临的共同责任。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使无痛中国真正落地,从根上把疾病关口前移,这是所有人应该努力的方向。”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会长樊碧发强调,从宏观推动到学术支持,我国疼痛事业达到了一个空前高度,慢性疼痛诊断与疼痛治疗都承担着重要责任。

在社会公众对疼痛认知不足的背景下,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活动势在必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表示,开展系列疼痛健康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关于疼痛防治的意识,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提升其疼痛健康教育和管理的工作水平,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卫生服务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公众的疼痛认知不足,甚至部分医疗人员接受的疼痛教育也有待提升。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研究成果《医学生管理疼痛能力情况及对策分析》,在110名医学生中,仅有3.6%的医学生系统性学习过疼痛专业知识。而在临床培训过程中,只有8.2%的医学生接受过疼痛相关培训。

除了医疗人员早期教育不足,各级医疗机构的慢性疼痛诊疗能力也亟待提升。从一项关于“慢性疼痛分类的修订与系统化分类”提及的对部分地区疼痛科病人现状调查来看,我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疼痛科已十多年,顽固性、难治性、反复复发性慢性疼痛病人已得到集中诊治。如果将范围扩大至各级医疗机构,疼痛科设置比例则不足50%。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朱谦介绍,目前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有疼痛科设置的占41.2%,有病房设置占25%左右。

疼痛症状本身具有突发性或持久性,甚至不少在夜间突发。美团医药即时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王丹介绍,据美团买药统计数据,2023年用户疼痛类用药需求人次超过2000万,其中600多万次发生在夜间。如何打通疼痛管理“最后一公里”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

触达“最后一公里”,基层疼痛管理能力尤为重要。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鸿献从连续关注疼痛角度出发,强调服务便捷性至关重要。对患者而言,便捷的诊疗服务才能在疼痛患者病程中得到连续关注并适时调整诊疗方案。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疼痛学科的诊疗能力,是做好疼痛综合管理的重要工作。朱谦认为,发挥好龙头医院的技术力量、辐射能力等,能有效提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疼痛管理能力。

作为健康教育和慢病管理前沿阵地,社区也在基层疼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文星认为,社区具备熟人社会的特质,这一特质可以帮助疼痛管理在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实现,以及最后100米的强有效落地。

此外,从地理位置来看,社区是居民的主要居住场所,社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和药房天然具有接近性和便捷性的优势。阮鸿献表示,作为距离居民最近的提供健康服务的场所之一,社区药房是疼痛管理的关键枢纽,打通疼痛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健之佳医药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波呼吁产业上下游共同关注零售药房专业度的提升,以便为民众提供更加专业、更加贴心、更加便利的服务。

为更好地防治慢性疼痛,北京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主任华震认为需要从认知、诊疗和康复三方面下功夫。第一,要充分认识疼痛,提升对慢性疼痛的重视程度;第二,要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疼痛诊疗的专业水平;第三,要重视康复管理,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疼痛控制。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慢性疼痛的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举措,无痛中国行动正在引领慢性疼痛管理的新趋势,推动我国疼痛诊疗事业的发展,为实现全民健康做出积极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