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爆发核战争,我国这6个地方可以躲藏,其中两个是人为打造
如果爆发核战争,我国这6个地方可以躲藏,其中两个是人为打造
核武器的威力自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便震惊世界。虽然此后全球范围内再未发生过人为的核打击事件,但鉴于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动荡不安,了解和准备应对核战争的潜在威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中国六个适合在核战争中充当避难所的地方,并提供一些应急准备建议。
中国六大核战争避难所
1. 防空洞
说起中国前六个最适合做核战争的避难所,相信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位于中国地下的防空洞了。
回顾中国人防工程的历史,其实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抗日空军的狂轰滥炸,我国便在地底下修建了大量能掩蔽人员和物资的洞穴,也就是中国老百姓俗称的防空洞。
不过鉴于当时中国的地下挖掘和探测技术不太成熟,这些防空洞最多只能达到预防普通炸弹空袭的作用,至于面对那些杀伤力巨大的核导弹的袭击,却是无力抵抗的。
等到1950年,美苏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甚至将竞赛的“科目”延伸到了核武器的制造数目上时,为了不沦为美苏冷战的政治牺牲品,未雨绸缪的新中国领导人,这才开始真正着手修建专门用于预防未来核战争的防空洞。
自1950年修建这些“地下城”以来,中国在人防工程中投入了无数的精力与心血。
根据中国各地的土地结构的不同,这些防空洞的规模、类型,以及修建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也不尽相同。
像是位于北京东城区与西兴隆街交叉口的防空洞—北京地下城,始建于1969年,其最深处可达地下十几米。
而重庆、上海以及厦门等地的防空洞,在设计和建造时,都参考了平战结合的方针,使其在确保能在核战争中发挥掩蔽功能的同时,像是地下餐厅、地下电影院以及地下商场等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设施场所,也没有忘记修建。
当然,无论是如今被列为东城区必打卡之地的“北京地下城”,或是地下设施应有尽有的重庆、上海等地的地下防空洞,无一例外的是,为了能让这些人防工程能真正做到在未来核战争中给中国老百姓提供一方栖息的净土,各大城市地下的防空洞的入口的大门均采用的是那种能将核爆炸的热浪隔绝在外的铅门和铁门设计。
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将来有一天核战争真的爆发了,靠着这些地下城外的铅铁门,以及地下城内的净水系统和自动化养殖系统,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在乱世中寻得一丝安宁和慰藉。
2. 地铁站
第二个适合中国老百姓在核战争中躲藏的场所,便是如今早已在中国地下四通八达的各大地铁站。
众所周知,作为基建狂魔,中国在基建项目中的成就是全球有目共睹的。
而为了满足国人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国政府这些年来在铁路、民航以及地铁项目中的投入也是不容忽视。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盘踞在中国各大城市地下的地铁线路,除了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求外,其构建原理其实与地下停车场也极其类似,都具备着非常出色的抗震和抗核弹的防御能力。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了核战争,如果你的地理坐标恰好与地铁站的位置十分接近的话,那么这个地铁站将会是你可以躲避核战争的一个绝佳的地点。
3. 海南岛
说到第三个适合中国百姓躲避核战争的地方,自然海岛—海南岛了。因为地势低缓,且周围不存在密集的高楼大厦,一旦核战争爆发以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踩踏事故的概率也将大幅度降低。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作为中国除了台湾外的最大岛屿,海南岛附近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而这也就意味着,即便核战争使得岛上的电网全面坍塌,靠着这些大自然馈赠的海洋资源,人们还是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4. 四川盆地
因为地势多高山峻岭,不利于他国进行核导弹攻击,所以位于我国西南部的四川盆地便是核战爆发时适合中国老百姓躲藏的第四个地方了。
当然,与四川盆地地理优势类似的是,像是处于中国西北边陲的、地形复杂的新疆阿尔金山区,同样也是未来核战争中的天然避难场所。
5. 青藏高原
众所周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脉,当属位于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而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青藏高原,既是远离繁华都市的中国经济最薄弱的地带,却也是一旦核战争爆发时,最适合中国老百姓躲藏的场所之一。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首先从地理位置来分析,青藏高原及其所在的藏区,虽然气候恶劣,荒无人烟。
但正是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荒芜,鲜有人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其被设为核导弹投掷点的可能性。
另外,即便真的有哪位敌国领导人头脑不清醒到将核导弹“浪费”在这块没有任何的战果和收获的地方,等核导弹爆炸之后,那些位于青藏高原周围的高耸延绵的山脉也将成为此地最牢固的屏障,牢牢守护着这片被萨满保佑了上千年的人间净土。
6. 天然洞穴
第六个在核爆炸之后,能成为中国老百姓避难所的地方,应当就是华夏大地多如牛毛的天然洞穴了。
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工开凿的那些地下洞穴不同,那些经历过大自然淬炼过的天然洞穴,无论在结实度上还是土质密实方面,都显然比人工洞穴优越不少。
所以鉴于天然洞穴的种种优点,尽管如今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基本上都住进了由水泥钢筋搭建的高楼大厦。
但在中国贵州的大山深处,还是有不少苗人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山顶洞人”生活。
而值得关注的是,苗族人所居住的这些天然洞穴,虽然论规模大小不及人工洞穴,但在其内部那些暗流涌动的地下河道,却也是未来核战争中极为宝贵的资源。
应急准备同样不可忽视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发现,上述推荐的这六个避难场所中,无论是人工修建的防空洞、地铁,或大自然自然形成的洞穴、海南岛和盆地高原,其实在地理位置和结构构造上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尽可能在保证水源、食物资源充足的情况下,远离了存在潜在危险的场所。
基于以上的特征,所以像是地下停车场这样结实耐用的建筑,也可以成为核战争发生时的另一避难场所的佳选。
当然了,在电网、交通设施大面积瘫痪的核战争时代,光是有一个蜗居的避难所还是远远不够的。像是在核战争爆发前,应急物资的囤积和地形勘察工作同样也是不可忽视。
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在平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做好附近地形地貌的勘察工作,以便核战争真的来临时,可以尽快寻找适合藏身的场所。而像是食物、水源还有无线通信工具等物资,也是家家应当适量囤积的应急物资。
唯有做好以上的战前准备工作,当危险真的来临的那刻,我们才不至于兵荒马乱,丢失掉本就珍稀的生存机会。
结语
看到这里,或许有读者会好奇,即便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了,期间核战争也并非不能避免。
的确,考虑到核武器背后的巨大杀伤力,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拥护者,我们自然不希望战争尤其是核战争在未来爆发。
但是就20世纪80年代,海伦等核冻结运动的倡导者所做出的 “核战争与单边核武裁军存在着一种数学必然”的推断,以及近些年来愈发严峻的国际形势来看,如果说在未来的某一天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爆发了,那么参战国将使用核武器来达到战事胜利的概率也是极其大的。
尽管作为世界拥核国家之一,中国无法控制其他拥核国家的红色按钮。
但正所谓正人先正己,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中国其实早在1965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除了三种特殊情况外,绝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
而如果世界其他国家都能像中国那样,对核武器存在一份敬畏之心,那么实现“全球无核化”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参考资料
- 参考消息《约瑟夫·奈文章:核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吗?》
- 新湖南《让防空洞“别有洞天”》
- 北京日报《揭秘北京“地下城”| 双清别墅防空洞谁挖的?月坛地下靶场现在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