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震来了,这四招教你保命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45:0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震来了,这四招教你保命

地震来袭,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吗?牢记这四个关键动作:就近躲避找掩护,保护头部和颈部,稳定身体防摔倒,小步快走有序撤。宁夏地震台总工程师丁风和也提醒大家,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迅速找到安全位置,避免站立在易碎物品附近。学会这些技巧,关键时刻能救命哦!

地震发生时,只有掌握正确、科学的避险方法,才能尽量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一旦发生地震,该如何正确避险呢?

如何正确选择躲避点

1. 地震时在室内,注意寻找躲避点

  • 首先要关闭电源、火源。
  • 寻找掩护,蹲下并抓牢身边物体。学会利用写字台、桌子底下的空间,或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 如若身边没有这样的遮蔽物,可以用双臂护住头部和脸部,蹲在房间的角落。
  • 远离玻璃制品和可能坠落的物品。
  • 如正好躺在床上,不要随意移动,用枕头和被子护住头部,若床上有吊灯则要赶紧撤离。

2. 地震时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 地震时正好在室外,要注意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寻找空旷的场地后蹲下,用双手护住头部原地等待。

3. 被困废墟时,尽力保存体力

  • 如若不幸被掩埋,不要随意移动,稳定好自己的情绪。
  • 用手帕或布遮住嘴巴,避免吸入粉尘。
  • 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声音,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 若其他办法都不奏效再大声呼喊,因为大声呼救会耗费更多体力并有吸入粉尘的危险。

如何避开逃生误区?

这些逃生误区,一定要注意:

  • 不要盲目逃离建筑物:地震预警时间短,加之房体受损、门窗变形,逃出建筑物并不容易,并很有可能在逃离的过程中因余震陷入危险之中。
  • 不要选择跳窗逃生:跳窗本身很危险,若遭遇余震,生还的可能更低。
  • 逃生时不要推搡:逃生时互相拥挤,一旦发生踩踏事件将是二次伤害,十分危险。
  • 逃生时不要乘坐电梯:地震时电梯有可能极速下落。
  • 不要藏在天桥或雨棚下:地震时这些遮蔽物极容易坍塌。

地震预警不是预报而是警报

地震预警并不是地震预报,而是警报。收到预警信息,表明已经地震了。它指的是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向破坏性地震波尚未到达区域发出避险警报,一般只有几秒至几十秒,主要是为了一些特殊行业、公众争取紧急处置、避难逃生时间。

具体来说,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主要地震波,一种是速度较快但震动较弱的纵波,一种是速度较慢但震动较大的横波。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以及电磁波远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发生后,通过震中附近的地震仪捕捉到纵波,利用地震波信息快速计算出地震参数和影响程度,抢在具有更大破坏性的横波到达前对可能遭受破坏和影响的地区发出地震警报。

如何在手机上设置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功能非常重要,在紧急时刻,能为紧急避险提供宝贵的时间,如何在手机上设置地震预警,不同手机型号,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

  • 华为: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 小米: 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 荣耀: 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 OPPO/一加/真我: 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预报→地震警报。
  • vivo/iQOO: 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 苹果/三星/其他手机: 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身处十种场景,地震来了怎么做?如何救护?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地震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沉着冷静应对,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抉择,可以使伤害降到最低。

场景一:在卧室里

千万别钻床底下。
地震后房屋倒塌有时会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是相对安全地点,包括床沿下、坚固家具下、内墙墙根下、墙角等,但床底下能躲不能逃,不是最佳躲藏处。
躲开悬挂物和电源。
绝不进衣柜。
把门打开,待地震结束随时转移。

场景二:在客厅里

客厅是四通八达没有堆积物的地方,可以把客厅当成安全的转移地带。
逃生用具应放在客厅明显处,方便各个房间的人拿起就跑,不要锁在柜子深处,一旦用时却发挥不了作用。

场景三:在卫生间

卫生间的墙多是承重墙,房顶坠落物少,相对更安全,并且守着水源。
注意不要全家都躲在卫生间。因为,地震时哪里最安全并不确定,只是相对安全,分散躲藏意味着总有人在外面以防万一,可以在震后及时展开救援。

场景四:在高楼里

远离高层楼的窗户。不坐电梯。
如正在电梯里,可将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
往哪儿跑要看情况,离地面近就往地面跑,离楼顶近就往楼顶跑。
逃生时要走逃生通道。
使用逃生绳时,要在一轮地震波结束后的平静期。

场景五:在矮楼里

砖混楼更容易坍塌,要主动寻找机会,迅速撤离。
低楼层也不能跳楼。
哪怕住在一、二层楼,跳楼逃生不仅会造成骨折,还会被高处坠落的重物砸伤。

场景六:在平房里

千万不要躲在房梁下,不要躲在窗户边。
室内坠物最危险。
尽量利用身边物品,如棉被、枕头等保护住头部。
若正处在门边、窗边,且窗外无其他危险建筑,可立即逃到院子中间空地上。切忌逃出后又返回取财物。

场景七:在学校里

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撤离过程中,在楼梯转角处最容易发生踩踏事件,要有序通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场景八:在汽车里。

如果正在驾车,应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然后立即下车抱头蹲在车边。千万别躲在车里,因为地震时汽车方向盘无法把握,难以驾驶。
如果正坐在行驶的车内,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场景九:在公共场所

千万不要慌乱涌向出口。
要避开人流的拥挤。
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悬挂物。

场景十:在户外

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高耸物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围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高压线和下水道等处。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自救互救

自救措施。

①地震时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下,要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并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②设法用砖石、木棍等进行支撑,以防余震时再次被埋压。

③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不要盲目大声呼救,保持体力,可用敲击声等办法求救。

互救措施。

救人原则:

① 先多后少。先扒救人员集中的地方,重点搜救儿童和学生。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的人员,后救难救的。

② 先近后远。先救近处的被埋压人员,后救远处的。

③先轻伤后重伤。先救轻伤者,后救重伤人员。

④先救生存者,后挖遇难者。尽可能地先救青壮年和医务工作者,壮大救援队伍。

救人方法:

①尽快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灰尘过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②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止进一步倒塌伤人。及时为被埋压者提供饮水、食品或药物等,以增强其生命力,确保幸存者安全。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进一步受伤;对于脊椎损伤者,搬动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③ 对埋压时间较长的人员,注意避免被困人员的眼睛受强光刺激。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等待专业队伍救援。

④对于被埋压程度浅,伤势不重的可先将头、胸露出后,使之可以呼吸,马上去扒救周围的被埋压者。重伤人员一定要在专业队伍和医疗人员指导下救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