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修行,让人生不再迷茫
六度修行,让人生不再迷茫
六度修行,又称“六波罗蜜”或“六度万行”,是佛教中重要的修行实践,旨在帮助众生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这六种修行方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通往觉悟的重要路径。通过不断修习六度,修行者能够逐步摆脱烦恼,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和谐。
六度修行与心理健康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六度修行不仅是一种宗教实践,更是一种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禅宗认为,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迷”,即对生命真相的迷惑。这种迷惑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烦恼。
“迷”就像是走进了浓雾,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使人看不清真相。迷得深的人,心灵的天空阴云密布,不仅障碍证道,在世俗生活中也容易产生形形色色的情绪问题,乃至大大小小的心理疾病。
迷,是迷失觉性。佛法对“迷”有多种表述,比如痴、无明等。无明,就像在夜晚关了灯,两眼一抹黑,什么也看不清。迷,让人们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世界的真相。
看不清自己,会导致什么结果?我们会丢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本性,迷失本具的觉性。
佛法基于对人性的智慧观察,发现一切心理活动的展开,都出于贪、嗔、痴。引发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也正是这三种心灵病毒。
首先是痴,即无明。因为痴,我们不仅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世界,还会对自己产生错误认定,生成所谓的“自我”。这是一切观念错误、认知扭曲、心智错乱的源头。
其次是贪,将自己认定的“自我”当作生命的主人、人生的中心,对它产生执著和贪爱。人们在意“我”的美丑,关心“我”的苦乐,为了“我”的富贵舒泰忙碌不休。这种对自我的贪著,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核心。它不仅让人对自我生出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而且在面对满足自我需求的对象时,毫不犹豫地生起贪著和依赖之心,比如贪财、贪食、贪名利等。
贪著和依赖,是引发一切焦虑、恐惧、孤独、没有安全感等心理问题的源头。
而那些不符合自我需求的东西,则会让人自动生起嗔恨。比如,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主宰欲受到挑战,对外在世界的判断或认知受到冲击时,都会令人不悦。
六度修行在现代生活中的实践
六度修行并非遥不可及的宗教仪式,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智慧。《六度.无我魅力》一书将六度概括为六种“无我魅力”,包括单纯、认真、谦虚、浪漫、幽默和慈悲。这些品质不仅能够提升个人修养,还能改善人际关系,提升生活品质。
单纯,是守卫生命能量的关口,只放最好的东西进来,与真心无关的,就进不来,单纯了,就能舍,力量就集中了,生命的品质就回来了。
认真就是认得真心,看每一个人都是看到本心——大家都想把事情做对做好,大家都想让潜力有最好的发挥,希望自己是有贡献的。
谦虚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觉得自己好小、好小啊!觉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到处都会惊叹,这个世界好大,好奇妙,好美丽!
浪漫的人,完全没有任何过去、现在、未来的包袱,只管好好把握生命的方向。
幽默,是智慧的展现,是生活的艺术,是化解冲突的良方。一个幽默的人,总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的困境,以智慧的语言化解人际的矛盾。
慈悲,是最高的无我魅力,是超越自我中心的关怀。慈悲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行动,是将别人的痛苦视为自己的痛苦,将别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
历史案例:郭文驯虎故事
郭文(字文举)是两晋之际的著名隐士,他的驯虎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六度修行在历史上的实践。郭文于西晋末年在华阴隐居求道,后因永嘉之乱而南渡余杭,隐居山中。他与两晋之际的思想、政治上的重要人物葛洪、王导、温峤、周顗、庾亮、桓温等人皆有往来。
郭文的思想与事迹都与佛、道乃至儒家紧密相关。在郭文身后的东晋及南朝前期,他经常作为佛教徒而被称述。南朝宋何尚之称郭文等人“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宗炳把郭文与魏晋以来之名僧并称为“信者”,又称“郭文举廓然邃允,而所奉唯佛”;释法明称“郭文举祗崇三宝,正信坚明,手探虎鲠,深识安危”。
从杂传、史传对郭文思想的书写,也能看出其与佛教义理、魏晋玄学之间的微妙关系。郭文南渡后,顾飏、葛洪闻名造访,王导将其迎入西园中,朝士皆慕名来观,其中温峤与郭文的一段对话极为有趣:
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
温峤问郭文何以“无情”,显然是基于魏晋清谈中的圣人有情无情这一流行议题。在王导、温峤等人看来,郭文居于山林石室,不婚不宦,弃绝人情,似乎已经达到了“圣人无情”的境界。但郭文在行事风格、思想基础上都与南渡士族格格不入。行事方面,王导曾宴会奏乐,呼郭文参加,郭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思想方面,“于时坐者咸有钩深味远之言,文常称不达来语。天机铿宏,莫有窥其门者。”史传鲜活地描绘出了郭文质讷无文的风格,朝士清谈玄言之时,郭文坦然承认听不懂他们的话,以至于让人有“天机铿宏”、莫测高深之感。这至少表明,郭文作为山野隐士,他的思想渊源和修道方式,与流行于魏晋士族中的玄学存在差异。
六度修行对现代人生活的积极影响
六度修行不仅是一种宗教实践,更是一种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修习六度,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和生命状态。通过学习心理学、道学、佛学等知识,以及注意情绪、欲望和冥想打坐等实践,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和生命状态。
修行的结果是,看见自己、得到自己、感化自己。感悟小点:
- 阅读学习。学习有关于心理学、道学、佛学类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就会处于一种静心吸纳营养的过程。
- 注意自己的情绪、欲望。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你要学会取舍、顺从善行,理解万事万物,接纳、允许、过去。
- 冥想打坐,和自己进行沟通对话。刚开始打坐要接纳自己,过程中允许自己思绪飘忽不定甚至是东想西想。
- 我最大的感悟是无形的力量推着我前行,中国血脉的觉醒,让我越来越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趣的是我喜欢喝茶真正开始是17年到至今。从喝茶开始系统去学习书法画画古琴。我对传统文化那是越来越喜欢。这些兴趣爱好的日复一日坚持和付出,过程中让我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 学会静,和大自然和谐共处。生命的起源是和土有关,经常亲近山林树木的人都知道,山林之气息让人感觉很舒服安心。
当别人不合自己意的时候是选择改变别人,还是选择包容接纳,理解感恩。当生活不合自己意的时候是选择愤力抵抗,还是选择转变自心,活在当下。我们所能变得安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自己。所以亲爱的,外边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的那颗心。
六度修行,让我们的人生不再迷茫。通过布施培养慷慨之心,通过持戒净化身口意,通过忍辱增强内心力量,通过精进追求精神完善,通过禅定获得内心平静,通过智慧实现解脱。在现代社会,六度修行不仅是宗教实践,更是提升心理健康、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六度,我们可以克服内心的迷惑,实现心灵的觉醒,从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