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湾区科学论坛:能源技术“跨界”未来,生物也能成为“电池家族”一员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47:2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湾区科学论坛:能源技术“跨界”未来,生物也能成为“电池家族”一员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先进能源技术分论坛于11月17日在广州南沙举行。本次论坛聚焦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前沿技术,以及储能技术、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多位院士及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能源技术创新与挑战,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会明在论坛上指出,要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必须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调整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而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此提供坚实保障。他强调,目前锂离子电池在电化学储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安全性与资源稀缺性问题将难以满足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需求。因此,需要发展其他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成会明院士在报告中阐述了几条区别于锂离子电池的高安全、可持续的高效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路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朱俊杰分享了其团队在生物燃料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借助纳米技术设计的优异电极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同时,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能生物传感器能够突破外加电源的限制,实现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实时化、便捷化。朱俊杰团队以导电纳米材料为基础构建了一系列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开发出多种高性能的生物燃料电池。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锦在论坛上探讨了AI技术对材料科学研究的革命性影响。他指出,材料学一直面临着体系复杂度高、数据标准化程度低、研究链条长等问题。AI技术擅长处理高维度、多尺度数据,能够发掘参数之间的复杂关联,揭示传统方法难以发现的规律,为解决材料学研究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可能。张锦院士从“AI for 材料表征”“AI for 材料控制制备”以及“AI for 材料产业化”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I技术如何革新传统材料研究范式,并提出“AI Agent for Science”的愿景,希望AI能够成为覆盖材料研发到产品化全流程的有效工具。

本文原文来自广州日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