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元代杂剧的巅峰,影响后世的悲剧经典
窦娥冤:元代杂剧的巅峰,影响后世的悲剧经典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此剧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但窦娥的夫君早逝。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下毒要毒死蔡婆婆结果误毒死张父。张驴儿反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为窦娥平反昭雪。
《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本、《元曲选》、《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还在舞台上演出。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取材《窦娥冤》。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剧本,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关汉卿形成了主题深刻、结构严谨、形象活泼鲜明、语言泼辣质朴的杂剧特色。他是中国戏剧史上作品最多、成就最大的一位作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短的朝代之一,只有98年。但在这短短98年里,却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戏剧艺术。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元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就是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
在元朝之前,传统的文学体裁主要是抒情诗歌散文。而从此之后,出现了有情节、有人物、以叙事为主的戏剧和小说,打破了诗歌散文一统文坛的局面。这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大转折。
阅读和讨论了《牡丹亭》之后,我们再把眼光转向元代,去阅读和分享被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
一般认为,悲剧的美学意义要高于喜剧。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多是悲剧作品。《窦娥冤》就是这样一部具备极高美学价值的悲剧作品。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李健吾认为: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一位感天动地的悲剧女性,领略元杂剧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