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三成抑郁症患者为青少年,专家详解如何识别与治疗
我国近三成抑郁症患者为青少年,专家详解如何识别与治疗
“最近总是感到心情低落,对以前喜欢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是不是得了抑郁症?”“孩子最近情绪波动很大,是正常的青春期表现,还是抑郁症的征兆?”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据《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抑郁症患者已接近1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这一数据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识别
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开心不起来”,而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它会导致持久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影响人的感觉、思维和行动。抑郁症不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
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可能包括:
- 情绪低落:经常感到悲伤、空虚或绝望
- 兴趣减退: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 疲劳无力:总是感到疲惫,缺乏精力
- 睡眠问题:失眠或过度睡眠
- 食欲改变: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
- 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 自我评价降低:过分自责,自我价值感低下
这些症状可能时有时无,让人容易忽视。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多个上述症状,并且持续两周以上,那就应该提高警惕了。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期抑郁症的症状可能与正常的青春期情绪波动相似,但两者有本质区别。例如,一个只是暂时心情不好但还能玩手机打游戏的孩子,可能只是情绪问题而非抑郁症。但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则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
- 对几乎所有活动都失去兴趣
- 出现躯体化症状,如频繁的头痛、胃痛等
- 社交功能受损,不愿与人交往
- 学习效率明显下降
- 有自伤或自杀的念头
心理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青春期抑郁症,心理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的心理治疗方法。CBT通过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提高情绪调节能力。研究显示,CBT对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尤其是在目标人群中。
除了专业心理咨询,青少年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心理健康:
- 运动:定期进行体育锻炼,运动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促进身心健康。
- 冥想:尝试冥想和深呼吸等放松技巧,帮助自己平静下来,减轻焦虑。
- 社交:保持健康的人际关系,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良好沟通。
-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疲劳。
预防措施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建立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对抑郁症的认识。
- 开展抑郁症教育:通过讲座、宣传册等形式普及抑郁症知识,减少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和歧视。
- 优化防治服务: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非精神专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识别抑郁症的能力。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家庭支持: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避免过度施压。当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远离抑郁症的困扰,重拾生活的热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