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立群新作《中国脊梁》:十位历史人物诠释民族精神

创作时间:
2025-01-21 18:49: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立群新作《中国脊梁》:十位历史人物诠释民族精神

近日,文化学者王立群推出新书《中国脊梁》,通过讲述张骞、苏武、李广等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王立群在与自媒体人王阳的对话活动中,详细解读了这些历史人物如何以实际行动诠释“脊梁”精神,强调这种精神在中国历代传承的重要性。该书不仅展现了王立群深厚的史学功底,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入的剖析,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01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脊梁”精神

《中国脊梁》一书选取了十位历史人物:孟子、屈原、卫青、霍去病、李广、苏武、张骞、华佗、王安石、岳飞。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代,却共同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精神。正如王立群教授所说:“中国脊梁”不仅指历史上英勇奋斗的人们,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坚韧不拔、为国奉献的精神品质。

0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书中开篇便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仅是孟子个人的座右铭,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人格的集中体现。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苏武的十九年牧羊坚守,再到岳飞的“精忠报国”,这些历史人物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脊梁”。

03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在书中,王立群教授不仅讲述了历史人物的故事,还结合当下社会现象,探讨了“脊梁”精神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当代科学家、道德模范、奥运健儿的贡献与精神,与古代墨家提倡的“埋头苦干”“不慕虚名”“勇于担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中国精神的世代传承。

04

学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一位研究《史记》长达58年的学者,王立群教授在书中倾注了自己半生的学术积累和人生感悟。他坦言,自己在参与央视《百家讲坛》等节目时,积累了大量令他内心触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最终汇聚成了《中国脊梁》一书。书中不仅展现了王立群教授深厚的史学功底,还充分发挥了他在“百家讲坛”讲史时一贯的条分缕析、严谨考证、深入解读、语言生动的特点。

05

一本书,一面镜子

《中国脊梁》不仅是一本历史普及读物,更是当代人的一面镜子。书中的人物故事,对于纠正当下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红”频出的年代,王立群教授通过书中故事提醒人们:任何一位想要走得长远的人都必须弘扬正能量,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脚踏实地、不慕虚名、不欺心。

06

结语

《中国脊梁》一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需要更多像王立群教授这样的学者,用他们的智慧和担当,为我们点亮前行的路。正如书中所言:“历史的书卷在不断翻动,时代在不断前进,中国脊梁的具体形象也不断在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其精神是不变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