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与酒同服,后果堪忧!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38: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与酒同服,后果堪忧!

“重庆居民小任(化名)在一家餐馆庆祝生日时,慷慨地拿出了自己酿制的药酒招待朋友。宾客们纷纷举杯,气氛热烈而欢快。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杯药酒变成了“毒酒”,喝过药酒的人都出现了不适症状。15人因肾衰竭被紧急送往医院,在医生们竭力抢救下5个人还是宣告死亡。”

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再次敲响了中药与酒同服的安全警钟。事实上,中药与酒精的相互作用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不仅可能影响药效,还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01

中药与酒同服的具体风险

研究表明,45%的常用药物可能与酒精发生交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酒精改变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与代谢,以及药物影响酒精的吸收与代谢。

双硫仑样反应:致命的化学反应

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等抗菌药物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一种“双硫仑样反应”。这种反应可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肌梗死、昏迷等症状。由于部分症状与醉酒相似,很容易漏诊。因此民间也有“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戏称。建议在使用上述抗菌药期间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或进食含酒精的制品。

胃肠道损伤:叠加的副作用

酒精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解热镇痛药同样可使血清中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用可能导致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粘膜屏障,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性。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喝酒后会产生严重的头痛,如果擅自服用解热镇痛药,同样容易诱发胃肠道出血,而且两者通服还有增加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对乙酰氨基酚与酒精同服,极易导致肝脏受损,更有甚者可能会引发肝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建议服药前后3天内不摄入酒精,更不可使用解热镇痛药缓解酒后头痛。

中枢神经抑制:叠加的危险

过量的酒精有诱发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可能。一方面乙醇是肝药酶抑制剂,可使镇静催眠药的半衰期延长,代谢减慢,从而使药物的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大大增强。另一方面酒精对中枢神经的作用为先兴奋作用,后抑制。而镇静催眠药对大脑有抑制作用,所以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作用,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

肝肾负担加重:双重的伤害

酒精和许多中药都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同时摄入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长期还可能损害肝功能。此外,酒精具有扩张血管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压药(复方利血平、肼苯哒嗪、硝苯地平、地巴唑、速尿、利尿酸等),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那么就有人问了,过年期间饮酒多,我停了降压药,就没问题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高血压的人喝酒后,在短时间内会使血压下降,但长期影响会使血压升高。而且有高血压的人喝酒,对会心、脑、肾、血管等器官造成严重伤害。所以说,血压高的人,尽量不要饮酒,最好完全戒酒。

02

专业建议与解决方案

面对中药与酒同服带来的诸多风险,专家建议在服用中药期间应严格避免饮酒。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药物禁忌:在服用任何药物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是否与酒精有相互作用。如有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2. 控制饮酒量:即使某些药物与酒精的相互作用较弱,也应控制饮酒量,避免过度饮酒。

  3. 注意服药时间:在服药期间及停药后一段时间内,都应避免饮酒。具体时间应根据药物的代谢特点而定。

  4. 关注身体反应:如果在服药期间饮酒后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 特殊人群需谨慎: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在服用与酒精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需要格外谨慎。

  6.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警惕: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适量饮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心血管病,但过量饮酒会增加患病风险。中医学则将酒视为药物,认为其具有通血脉的作用,但过度或不当饮酒会损害健康。文章还提到,中医学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广泛使用酒,如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和炙甘草汤等方剂。

中药与酒同服的风险不容忽视。为了确保治疗效果,保障身体健康,建议在服用中药期间严格戒酒。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