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综合征:症状、治疗及预防
唐氏综合征:症状、治疗及预防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智力、面部特征及生长发育。该病在活产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600~1:1000,具有高度的群体普遍性。
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由21号染色体异常引发的常见染色体疾病。该病主要表现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及生长发育迟缓,同时可能伴有多种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眼部等。此外,伴有该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疾病等症状。
病因
这是一种21号染色体异常导致的染色体病。母亲高龄、遗传、致畸物质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发病原因
唐氏综合征是指由于21号染色体呈三体征,主要是由于父亲或母亲的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或卵子时,或受精卵在有丝分裂时,21号染色体发生不分离,造成胚胎体细胞内中多一条21号染色体。大多数为母原性,占90%以上。
根据染色体核型不同,该病可分为三种遗传学类型:标准型、易位型、嵌合型。除上述标准型外,易位型及嵌合型非常少见,分别为染色体异位(常见是21号和14号易位)及受精卵早期分裂过程中发生21号染色体不分离,使患儿体内有一部分正常细胞,一部分为21-三体细胞所致。
诱发因素
- 母亲高龄:孕母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母亲年龄>35岁,发病率明显上升。
- 遗传因素:少数有生育能力的女性患者,其子代发病率50%,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母再生育患儿的概率也更高。
- 致畸物质:环境中致畸物质(如放射线、农药、苯等),以及某些药物如磺胺类等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孕前或孕早期(如腹部)接受放射线照射,病毒感染(如乙肝病毒感染)等。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
- 智力落后是该病最突出和严重的表现。
- 患儿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伴表情呆滞,表现为眼裂小、眼距宽、眼睛上斜,面部扁平、鼻梁低平、外耳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颈部短而宽。
- 可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眼部等多种畸形。
典型症状
唐氏综合征的患儿主要特征是智能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可伴有多种畸形。
- 智能落后:智能落后是该病最突出和严重的表现。绝大多数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智能发育障碍,随着年龄增长越发明显。语言、记忆、抽象思维等能力均会受损。
- 特殊面容:患儿在出生时即有明显的特殊面容伴有表情呆滞,表现为睑裂小,双眼外眦上斜,面部扁平、鼻梁低平、外耳小,常张口伸舌、流涎多,头小而圆、颈部短而宽。
- 生长发育迟缓:出生时身长和体重较正常儿低,体格、动作发育均迟缓,身材矮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长牙较晚且顺序异常,四肢偏短,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可伴有脐疝,手指粗短,小指尤甚,中间指骨短宽,且向内弯曲。
- 伴发畸形: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女孩无月经,仅少数可有生育能力,男孩多无生育能力,阴茎短小,部分患儿有隐睾。约50%患儿可有先天性心脏病,其次是消化道畸形等。
- 皮纹特点:手掌出现猿线,俗称贯通手,即仅一条横贯手掌的纹路。
伴随症状
- 约50%左右的患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常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 部分患儿有消化道畸形,表现为肠闭锁、膈疝、脐疝等;
- 眼部异常,包括斜视、眼震、白内障等;
- 约90%的患儿会出现听力障碍;
- 容易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疾病等;
- 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就医
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儿的特殊面容、智能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皮纹等情况,结合染色体核型检查以确诊。当患儿出现智力落后、特殊面容和生长发育迟缓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过询问患儿母亲的妊娠史,患儿的出生史、出生身长和体重、生长发育、家族史等,通过遗传学相关检查进行综合诊断。
唐氏综合征的发现主要依赖于孕产前的遗传咨询和遗传学检查。其中,细胞遗传学检查是目前唐氏综合征最主要的检查确诊方法。
就诊科室
出生前进行产前筛查时母亲就诊于产科,出生后患儿就诊于儿科。
相关检查
就诊时医生可能会询问如下问题:
母亲分娩时的年龄?
是否有智能低下、发育障碍、流涎、囟门闭合延迟等表现?
是否曾经就诊并做相应检查,结果如何,治疗情况怎样?
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病患?
医生查体:医生会对患儿的精神、智力、心理进行初步评估,以及一般性体态外貌特征的评价。
实验室检查:
细胞遗传学检查:对外周血细胞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可以对唐氏综合征进行确诊和分型,根据染色体核型可将该病患儿分为标准型、易位型、嵌合型。
荧光原位杂交:以21号染色体的相应片段序列作探针,与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或羊水细胞进行杂交,可以对21号染色体的异常部位进行精确定位。
特殊检查: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血清标志物筛查:在孕早期或者中期,通过测定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FE3),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简称“唐筛”。根据3项指标以及孕妇年龄、体重来计算该病的发病风险率,根据结果进一步判断是否行确诊检查。
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这也是唐氏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筛查指标,通常在怀孕11~14周之间进行,数值越高则风险越大,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确诊检查。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确诊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在超声引导下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该法适用于怀孕16~20周的孕妇。
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别,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粗糙、皮肤粗糙、颜面黏液性水肿、喂养困难、腹胀、便秘等症状,医生可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测血清TSH、T3、T4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鉴别。
治疗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训练其掌握一定的工作、生活技能。
一般治疗
主要采取医疗人员和家长合作的综合措施,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和训练,改善其生活质量,使其掌握一定的生活、学习等技能,注意预防感染。
中医治疗
该病符合中医理论中的“五迟五软”的病症表现,五迟为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为头颈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主要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得引起,治疗上主要以补益肝肾为主。
其他治疗
患儿如果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胃肠道或其他畸形,可根据患儿身体情况,可针对相应情况进行相应治疗。
预后
患儿一般智力低下,智商在25~50之间。80%左右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可以活到10岁左右,50%以上的患者可以活过50岁。大多数患儿通过耐心教育训练可以基本生活自理,如存活至成人期,则常在30岁以后即出现老年痴呆症状。
康复:需要对患儿进行长期耐心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使其掌握一定的生活、学习等技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预防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最好手段是在孕妈妈生产前终止妊娠。孕妇产前预防内容如下:
- 遗传咨询:孕妇年龄愈大,风险率愈高。标准型Down综合征的再发风险率为1%。易位型患儿的双亲应进行核型分析,以便发现平衡易位携带者:如母方为D/G易位,则每一胎都有10%的风险率;如父方为D/G易位,则风险率为4%。绝大多数G/G易位病例均为散发,父母亲核型大多正常,但亦有发现21/21易位携带者,其下一代100%罹患该病。
- 产前诊断:是防止Down综合征患儿出生的有效措施。已有该病生育史的夫妇再次生育时应作产前诊断,即染色体核型分析,取样包括孕中期羊膜腔穿刺作羊水细胞、孕中期胚胎绒毛细胞和孕中期脐带血淋巴细胞等分析。产前筛查血清标志物HCG、AFP测定有一定临床意义,因为它能够减少羊膜穿刺进行产前诊断的盲目性,提示高危孕妇群的存在,使这些孕妇得以作进一步的产前检查和咨询,最大限度地防止Down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相关文件
2023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2023-20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