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让复杂手术变得简单

创作时间:
2025-01-22 07:19: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锋医疗手术机器人:让复杂手术变得简单

近日,在2024年第20届欧洲腹腔镜与机器人手术挑战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旭院士,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在意大利罗马为在中国北京的患者,成功实施跨亚欧大陆“全球最远距离”远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手术全程远程操作完成,并向全球直播,吸引了全球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01

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低延时远程手术

深圳市精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锋医疗)成立于2017年5月4日,由王建辰、高元倩两位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的联培博士在深圳创立。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和制造手术机器人,专注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器械,提供外科手术的创新解决方案。

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是由精锋医疗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2023年8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成为首个在全科室应用的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普外和胸外科手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精锋®远程手术系统具备低延时和高保障的双重优势,采用“多网融合”、“加密传输”、“双台控制”等多种策略,使手术过程中音视频以毫秒级的速度实时传送犹如“零距离”。

本次手术采用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结合我国5G+互联网专线现代通信技术,手术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讯距离超过2万公里,跨越亚欧多个国家,真正实现了低延时、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跨洲际远程手术操作。整台远程手术历时65分钟,手术结束后,远程机器人3D高清图像及数据反馈显示:术中解剖层次清楚,肿瘤控制精准,功能结构保留完整。

本次手术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为全球医学科技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也在远程外科技术创新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旭院士挑战团队表示,此次跨洲际远程手术,充分解决了远程外科中网络延时和数据流压缩等棘手问题,不仅验证了我国远程外科技术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特点,更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外科技术、医疗器械、通讯技术方面的优势和前景,在远程外科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远程外科研究已跻身世界前列。

欧洲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挑战大会(CILR)始于2004年,致力于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领域的新技术和高难度手术的探索和挑战,有着国际微创泌尿外科学界“精英俱乐部”的美誉。大会每年邀请全球顶尖的微创泌尿外科专家进行专题汇报,执行演示各种最具挑战性的泌尿外科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和肾部分切除术以及诸如机器人辅助肾移植等。大会引领国际微创泌尿外科的学术发展方向,代表着全球微创腔镜领域的最高水平和发展的最前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专家前来交流学习。

精锋®远程手术系统具备低延时和高保障的双重优势,用以确保远程手术中“手-眼协调”的一致性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精锋®远程手术系统采用“多网融合”、“加密传输”、“双台控制”等多种策略来保障远程手术的顺利开展。

在低延时领域,精锋医疗自主研发的“精锋动态ROI视频编码解码技术”,有着高效压缩、高清还原的特性,该技术是一项基于感兴趣区域(ROI)的视频编码解码技术,即对图像中感兴趣的区域降低量化参数值,从而分配更多码率以提升画质质量,该技术可以让视频编码解码延时控制在小于17ms以内,确保手术画面的高清稳定传输。

在此之前,2024年初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医学部主任杜晓辉教授团队,也曾通过一套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远程手术系统为远在3000多公里外的身处三亚的两名患者成功实施手术。

截止到2024年4月29日,精锋®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MP1000(以下简称:精锋®MP1000)累计辅助完成人体临床手术量突破2500例,并开展近60例远程手术探索,手术成功率100%。其中,3级及以上手术占比100%;4级高难度手术超过2400例,占比高达97%。

02

创新单孔机器人,引领妇科手术新趋势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AI应用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使微创手术进入新的时代,在医学的多个领域展露头角。“数字化、智慧化、AI化”正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关键词,以前在科幻片中才能看到的医学场景,已在临床外科中变为现实。

“机器人手术更精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大家可能都在网上了解过,但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实际体验,“感觉AI还是不够贴近生活。”刚好这里有一个符合妇科肿瘤患者的机会。

本临床研究包括各类妇科良恶性肿瘤的经脐及经阴道单孔机器人手术方式,如:机器人经脐或经阴道单孔子宫内膜癌分期术、宫颈癌根治术、全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肿瘤剥除术等。本项目采取竞争入组方式,截至目前8例入组患者均已顺利完成单孔机器人手术,恢复良好。名额有限,如果您符合以下条件,将有机会参加此研究,请您积极联系我们~

“你们用机器人做手术,靠不靠谱?”机器人手术做得好不好,还得看看背后的“指挥员”实力够不够强。

6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肿瘤医院”)联合深圳本土医疗企业精锋医疗开展的妇科单孔机器人手术临床试验研究启动。此次研究旨在推动精锋医疗研发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在妇科领域的应用,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深圳首次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妇科领域的临床研究,为本土微创手术研究迈出了重要一步。活动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及深圳肿瘤医院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出席,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深圳肿瘤医院院长王绿化在致辞中表示,深圳肿瘤医院非常重视临床研究,一直致力于发展尖端医学科技,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此次合作,是医院在医工结合道路上的重要实践,也将促进深圳本土医疗健康事业的全方位发展。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调研员蔡群在致辞中表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深圳肿瘤医院联合精锋医疗先后启动了在胸外科的ISP(企业发起的临床研究)和妇科的IIT(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研究。这充分证明了深圳医疗卫生事业和医疗器械企业融合协同发展的趋势。希望以此为样板,深圳有更多本土优秀企业和医疗机构能够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医疗器械产业协同、融合、高质量发展。

龙岗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崔殿鹏表示,深圳肿瘤医院是深圳地区肿瘤防治的领军单位,精锋医疗是龙岗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企业,通过本次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强强联合,促进龙岗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龙岗区科技创新局作为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科技服务的承接者,将继续做好服务,推动“产学研用”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

精锋医疗董事长助理、临床注册部总监毛建乐也表示,精锋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SP1000的推出,是精锋医疗多年技术积累和创新的成果展示。通过本次临床试验,更充分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妇科手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圳肿瘤医院妇科医生陈珂瑶对临床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本次妇科单孔机器人手术临床试验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单臂临床研究,由深圳肿瘤医院妇科主任孙力牵头,联合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四大研究中心共同开展。

研究范围包含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术式,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腹腔淋巴结切除术、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剥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术式,评估精锋®SP1000在这些典型术式的手术效果,推动微创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

项目牵头人孙力介绍,单孔机器人手术已是外科的一大发展趋势。该类手术创伤最小、无疤痕、恢复快,在妇科的应用中特别适合有美观需求的女性患者。目前AI更是医疗领域的“新浪潮”,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场景广泛。单孔机器人手术作为AI的应用实例,深圳肿瘤医院妇科适时启动对单孔机器人手术临床的研究,将进一步推动深圳本土微创的手术的进步、普及和发展。

孙力教授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了先进的“单臂单孔”结构集成式设计,通过一个2.5厘米的手术切口进入腹腔,实现精准操作,将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痛感及恢复时间。此款机器人还搭载三大独特技术——“藏袖”技术、“灵动臂”技术和“零压锚点”技术:

三大技术护航:
· “藏袖”技术和“灵动臂”技术:从纵向和横向扩展了手术范围,并方便医生灵活处理跨区域手术。
· “零压锚点”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切口挤压,保障患者安全。

机器人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高灵活性,绝佳的主从控制体验,低延时、沉浸式三维高清影像等显著优势;并且得益于高集成度的结构,体积更小,对手术室的空间要求更低,能为医院、术者、患者带来最为优质的手术体验。

03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在上一届国家科技奖评选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作为第一完成人的“腹腔微创手术机器人与器械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我国腔镜机器人领域获评的首个国家科技奖。精锋医疗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建辰博士正是王树新的学生。“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也是该领域第二个国家科技奖。

“能够站上中国科技领域的最高领奖台,我们深感荣幸和自豪。这个奖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科技创新成果和实力的认可,也将激励我们继续坚持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产学研用协同融合,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造福更广大的患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王建辰说。

据了解,精锋医疗坚持独立自主创新,突破了主从同步双向映射控制、攻克丝驱动的仿生关节控制技术、低延时高清立体成像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主从无颤动遥操作系统、七自由度机械臂末端执行器、高清立体视觉系统等一系列核心部件,成功研制出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打破了外国垄断。

同时,该公司成功研发了国内首款单臂单孔机器人,突破了九轴联动肩肘腕多级导向传动技术,研制“肩-肘-腕”柔性关节,通过器械驱动体单臂集成设计,实现四个器械同时在单孔内操作,且操作灵活相互协调;独创的“肘关节藏袖”设计,实现了比国外产品更大的操作范围。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多孔和单孔手术机器人产品均已获批上市的公司,精锋医疗独有的多孔+单孔创新产品组合,已在临床应用示范和术式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8月30日—9月1日,第十八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湖北武汉盛大举办。盛会期间,精锋医疗®重磅发布精锋云®远程手术系统,并全面启动“千家医学联盟会员计划”,构建实时多点互联的全新智能远程手术网络平台,充分展现了低延时、高保真、强保障、云互联的独家远程技术优势。

远程手术突破了空间对外科手术的限制,使得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和高超外科技术能够实时投射到边远地区,在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促进先进外科技术分享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精锋医疗®携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在远程手术领域共同研究探索,克服了信号不稳、远程延时、信息扰动等一系列问题,成功开展了一系列远程手术应用,已成功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头颈外科等领域进行了远程手术的多科室临床验证,并在国际顶级期刊《European Urology》上发表了远程手术相关重要研究成果;更多次在国际学术舞台上进行远程手术的公开示范,其中,成功开展了从意大利罗马到中国北京的首次跨洲际、双向通讯距离超20000公里的机器人超远程人体手术,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远距离的远程机器人人体手术,创造了外科史上的新纪录,树立了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全球行业典范。

目前,精锋医疗®已携手近30家医院共同完成近120例远程机器人人体手术,成功率100%,全面展示了精锋®机器人在远程外科领域的卓越技术和突出的应用成果。

本次盛会上,精锋医疗®在前期百例远程手术验证和技术沉淀的基础上,正式发布精锋云®远程手术系统,并全面启动“千家医学联盟会员计划”,构建低延时、高保真、强保障、云互联的独家智能远程手术网络平台。

低延时
端到端的超低延时,让远在万里的主刀犹在患者身旁,手术操作体验与本地无异,最大程度提升主刀对远程手术操作的信心,让病人手术更安全。

高保真
超级AI智能算法体系确保了操作信号和图像信号的高保真,保障手术全程控制信息0丢包,能够准确无误传输远端主刀指令;保障手术画面的高清稳定传输,实现远程手术画面媲美本地,让主刀全程安全实施远程手术情况下也能够具备与本地相同的操作和观察体验;全方位保障远程手术成功进行。

强保障
采用稳定可靠的“5G+专线+宽带”多网融合信号传输,能够适应不同的基础网络条件;
网络抖动平滑算法让信号传输不受网络波动干扰,实现远近端操作无缝衔接、实时切换,确保远近端配合的高度流畅。

云互联
打破了远程手术“一对一”的单点限制,通过建立“多对多”的远程互联平台,医院可以借助云平台与任一平台内医院开展远程合作和交流,让远程手术如同拨号一样简单,更有利于跨区域、跨院区的学术合作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新医疗技术的共享,助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一系列远程技术创新,奠定了精锋医疗®在远程手术这一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聚力医疗新质生产力”是医疗行业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发展的核心命题。本届院长年会以“赋能新质,洞见未来”为主题特别推出了“2024大健康行业发展动态观测发布”。其中,“高端医疗装备加速国产化”入选“十大产业拐点”,在大健康产业的层面回应了“新质生产力”。

作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多孔和单孔手术机器人均已获批上市的公司,精锋医疗®以独立自主的创新力量,在医疗科技的浪潮中,实现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加速突围,推动医疗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获评本届年会“聚力新质,向上生长”2024健康产业企业践行榜“科技创新企业”。

全新上市的第三代精锋®多孔手术机器人MP2000也在此次年会上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专家莅临试驾体验,“七重进化”的性能提升赢得了一致好评。专家表示,精锋®MP2000产品性能水平和医生使用体验全方位提升,树立了国产腔镜机器人技术创新的新高度。

随着“千家医学联盟会员计划”的全面推开,器械之家期待未来精锋云®远程手术系统在医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中国医疗的发展和崛起,增添更多信心和力量,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