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安全升级:国密技术提供全流程保护
视频监控系统安全升级:国密技术提供全流程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控系统在保障公共安全和提升管理效率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视频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确保视频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密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密码技术,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国密技术概述
国密技术,即国家密码管理局认定的商用密码算法,主要包括SM2、SM3、SM4等算法。其中,SM3是一种哈希函数,用于数据完整性校验;SM4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保护。这些算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安全性高,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政务、通信等领域。
基于国密技术的视频监控存储方案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面临以下安全威胁:
- 前端设备安全:操作系统漏洞、监控业务信令缺乏保护、登录认证方式不安全等,容易导致设备被劫持或替换。
- 传输网络安全:视频数据与信令信息采用明文传输,存在被恶意窃取、篡改的风险。
- 后台管理系统安全:基于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方式容易被破解,导致视频数据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 应用层安全:弱口令、系统漏洞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非法访问和系统远程控制。
针对这些安全威胁,基于国密技术的视频监控存储方案应运而生。该方案主要采用以下技术:
标识密码技术
标识密码(Identity-Based Cryptography,IBC)是一种新型的公钥密码体制,由Shamir于1984年首次提出。与传统公钥基础设施(PKI)相比,标识密码技术无需数字证书管理系统和认证中心,直接将用户邮箱、地址等身份标识用作公钥,简化了公钥的管理和分发过程。
我国自主研发的SM9标识密码算法在2020年成为国家标准,并被采纳为国际标准。SM9算法包括数字签名算法、密钥交换算法、密钥封装机制和公钥加密算法,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在视频监控系统中,SM9算法可以实现无需证书交换的安全接入认证及密钥协商,提高前端设备/终端用户的接入认证效率。
视频数据加密与签名
基于国密算法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SM4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端到端加密保护,防止重要视频数据泄露。同时,使用SM3算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数字签名,确保视频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
设备身份认证
采用基于国密算法的数字证书设备身份认证技术,确保设备身份的真实性,解决设备替换和私接乱接问题。基于密钥的信令认证机制可以防止摄像头被非法控制。
用户认证管理
基于数字证书的用户认证管理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视频信息,防止未授权访问。
密钥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更新和销毁等环节,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用符合GM/T005-2012随机数检测方法的随机数发生器,为加密和认证过程提供安全的随机数。
实际应用案例
国密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国密摄像机、国密NVR(网络视频录像机)、PCI-E密码卡等硬件设备,以及视频播放客户端等软件构成。系统通过相关密码设备或密码模块提供密码安全保护。
- 数据加密:国密摄像机和国密NVR采用基于SM4国密算法的对称加密机制,实现音像记录数据的机密性保护。
- 数据完整性保护:国密NVR和PCI-E密码卡采用基于SM3国密算法的HMAC机制,实现音像记录数据的完整性保护。
该系统已进行国产兼容性适配,可提供信创版本。其功能特性包括:
- 合法合规:采用经国密局认证的密码产品和密码模块。
- 成本可控:有利于客户合理掌控等保建设项目整体预算。
- 轻量级解决方案:无需配备服务器密码机等大型设备。
- 一站式解决方案:设计/部署/实施简单方便快捷。
- 定制化解决方案: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对方案进行灵活调整。
总结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密技术在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基于国密技术的视频监控存储方案不仅提高了视频数据的保密性,还保证了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通过定期更新加密密钥和严格的密钥管理流程,确保了视频监控数据的安全存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