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看!绿美增城的“美丽密码”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08:25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看!绿美增城的“美丽密码”

荣获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入选2023中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十佳典型案例、晋级绿美广东竞风华总决赛全省十强……增城近期喜事连连,绿色正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冬日暖阳中,有珠三角“翡翠绿洲”之称的增城,青山环抱、绿水相依、林园相映。近年来,增城坚持以增绿提质为主线,围绕绿美、宜居、特色的要求,不断优化绿地系统和山水空间,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提升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森林质量 厚植生态底色

增城,绿如怀中玉、美如云间月,是近在咫尺的诗与远方。漫步于依山傍水的荔韵公园,植物色彩层次分明,由浅绿到深绿、从黄色到红色,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公园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赏心悦目的休闲场所,是一座天然的森林氧吧。荔韵公园被评为“2023年广东省林长绿美园”。


市民在公园排练舞蹈节目

2023年,增城区以全省义务植树点为中心,以“荔韵·荔湖公园”为核,整合周边2.13万亩森林、水域、湿地等资源,构建15公里三道(绿道、碧道、森林步道)互联互通示范环,串珠成链建设1林(高质森林)4园(全民植绿园、增城宝树园、珍林湿地园和百年荔园)生态格局,集义务植树、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立体绿化、森林步道建设、水鸟栖息地生境修复、第一重山景观林优化等“1+8”任务于一体,力争把示范点打造成岭南风韵的典型范例。


荔韵公园航拍

荔韵公园原为针阔混交林,主要有湿地松、马尾松和山麻黄、黄牛木、土蜜树等树种,因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松树数量较多,需进行清除。为形成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系统,增城结合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五级林长”义务植树活动,制定了荔韵公园针叶林改造方案。

方案根据林分郁闭度,采用水平带状清理方式清除染病松树,保留树冠较好、无病虫害的松树以及乡土阔叶树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种植了三角梅、香樟、玉兰、红锥、枫香、木荷、红花荷、龙眼润楠、千年桐等乡土树种约30种,营造乡土阔叶树种混交的生态景观林,优化林分,改善林相。


荔韵公园入口

为做好荔韵公园义务植树点日常管护,增城林业和园林部门还邀请专家前来指导,促进树木健康生长,同时采取专业管护、建设视频监控系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荔韵公园进行绿化提升等措施,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提升林地生产力,不断提升森林蓄积量、碳汇能力和生态效益。

2023年,增城区倾力打造现代化绿美广东“增城样板”,优化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定向培育大径级森林,提升森林景观、木材储备和碳汇功能。增城共完成碳汇造林10.8万亩、封山育林5万亩,流转林地12.8万亩,森林植被碳储量达251.92万吨。


增城绿色田野风光

发展绿道+模式 铺就亮丽廊道

骑行在增城的绿道中,车在林中走,人若画中游。随着“骑遇增城,骑乐无穷”增城区绿道骑行路线入选2023中国户外运动精品骑行路线,省内各地不少骑行爱好者慕名而来,体验这里的绿道骑行。


骑行爱好者前来体验增城区绿道骑行路线

增城绿道骑行路线全长350公里,主要途经荔新路、增派路、增正路、荔景大道、增江河两岸等旅游大道,连接增江画廊、莲塘春色、何仙姑景区、白水仙瀑、湖心岛、荔湖湿地、新塘瓜岭村等景区景点,构建起贯穿南北、环山绕水的休闲健身绿道网络。

作为广东绿道的首创地,增城绿道借鉴了国外绿道网规划建设理念,围绕“幸福市民、快乐游客、致富农民”的宗旨,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为原则,大力整治路边、山边、水边、村边环境,保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形成总体布局为“一轴二道四线多节点”的自行车道绿色穿梭长廊。


荔湖湿地绿道

碧道是滨水绿道的升级版,以水为动线,生态、产业、文化、特色空间等功能体系都因此“缝合”起来。增城区在原有绿道以及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高水平规划碧道建设,贯通水岸空间,完善便民设施,实现碧道、绿道、缓跑径、古驿道等互联互通,形成可进入可参与的绿色开放空间。


碧道旁边的荔城街莲塘村

为探索“绿道+”发展模式,增城以绿道建设及周边生态环境改善为契机,鼓励村民围绕绿道开设绿道驿站、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市场,盘活农村潜在资源,加速农产品流通。通过绿道网的科学规划建设,全区旅游人数和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取得长足发展。此外,增城积极探索绿道运营管理新模式,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引导和规范企业参与以自行车、驿站、赏花点为重点的绿道运营服务项目,增强绿道活力。


增江碧道

目前,增城共建设绿道602公里、碧道174公里。这些生态廊道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和全面整治城乡环境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城乡内涵,优化了乡村风貌,营造出“道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生态休闲景致,不断推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激活方寸之美 传递绿美幸福

在增城,各类公园大小不一,宛如散落的明珠。行走在荔城街十里百花碧道,新建的口袋公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休闲散步赏玩。

为满足附近居民对休闲空间的迫切需求,增城致力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根据现有地形与交通情况,设置绿化景观带,形成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独立环境。同时,配套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当下,身处出门见绿的城市空间,收获舒心和惬意,是群众对城市绿化的朴素期盼。增城将口袋公园建设作为丰富城市绿化景观、打造绿色宜居城的重要举措,坚持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的原则,充分挖掘城市碎片空间,将闲置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等打造成各具特色的主题口袋公园。


荔城街凤凰山公园


茶花口袋公园

茶花口袋公园借助地处太子森林公园这一省级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突出广州花城内涵,种植山茶200余种,打造全功能茶花精品园。荔景大道口袋公园内悉心布置特色树种和植物,合理增设休憩、体育运动设施,打造成舒适的观赏性休闲娱乐空间。增江街五星村格木古树口袋公园有机串联红色文化、古树名木等资源,宣扬英烈郑贵章抗日救亡的感人故事。围绕百年格木,铺设仿古砖,新建中式景墙、庭院灯等公共配套设施。

目前,全区建成综合公园4个、专类公园3个、社区公园12个、口袋公园185个,基本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生态宜居休闲共享空间逐步形成。

森林提质,就像给大地穿上了五彩斑斓的衣裳,让生态底色更加亮丽。宽阔的绿道,如条条丝带,巧妙地连接着人与自然。众多公园,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为人居环境注入了无尽活力。

在增城区,林长制工作已经深入到生态建设的每个角落,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这里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美好。这片热土正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奔赴。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绿色时报、广州林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