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换让故事更立体,白岩松教你写出人物温度
视角转换让故事更立体,白岩松教你写出人物温度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过,“新闻的核心是‘人’,先有对‘人的关注,才有对新闻的关注。”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新闻报道,在文学创作中也同样适用。通过转换视角,关注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让我们写出更加独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什么是视角转换?
视角转换,简单来说,就是在写作时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种技巧可以打破单一视角的局限,让读者看到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物眼中的不同面貌,从而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在于:
- 增加故事的层次感: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可以展现事件的多个侧面,使故事更加立体。
- 深化人物塑造:每个视角都是一个独特的观察窗口,有助于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 提高读者的参与感: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可以让读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文学作品中的视角转换
视角转换在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为例,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钱夫人的视角,展现了她参加窦公馆宴会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在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巧妙地运用了叙事理论中的“时空构建”和“选择性挪用构建”等策略,既保留了原文的风格美,又考虑到了目标语读者的接受程度。
例如,在描述窦公馆的显赫时,原文使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顺着钱夫人的足迹展现环境。在翻译时,译者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通过构建熟悉的阅读环境,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这种视角转换和叙事策略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生动,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何运用视角转换
那么,在实际写作中,我们该如何运用视角转换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
- 有规律地切换:根据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等线索进行视角切换,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 自然过渡:在切换视角时,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过渡的自然性,避免突兀。
- 适度使用:虽然视角转换能增加故事的丰富性,但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情节混乱,应根据需要适度运用。
- 明确观察角度:确保每个人物的观察角度和范围清晰,避免混淆。
- 保持逻辑性:注意不同人物观察事物的角度和逻辑可能不同,要保持一致性。
- 考虑读者感受:避免过于频繁的转换导致读者疲劳,要顾及读者的阅读习惯。
通过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视角转换,写出更有深度、更有感染力的故事。
从“人”出发,写出有温度的故事
白岩松强调“新闻的核心是‘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文学创作。在写作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事件本身,更要关注事件背后的人。通过转换视角,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喜怒哀乐,让故事更有温度,更有感染力。
尝试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叙述,你会发现同一个故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呈现方式。这种多样性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记住,每个视角都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好。
所以,下次当你拿起笔,准备写下你的故事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是否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也许,一个全新的世界正等待着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