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残留最高超标40倍,养殖业加速转型“无抗”模式
抗生素残留最高超标40倍,养殖业加速转型“无抗”模式
近期,浙江省临海市检察院处理的一起“问题鸡蛋”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案件中,部分鸡蛋被检测出含有地美硝唑、甲硝唑等抗生素成分,恩诺沙星、甲氧苄啶等成分最高超标40多倍。这一事件再次将抗生素残留问题推到了公众视野的前沿。
抗生素在鸡肉中的残留时间因具体药物而异。例如,氟苯尼考的残留时间约为4-5天,青霉素则无残留期,链霉素和四环素的残留期限分别为4天和5天,而硫酸卡那霉素的残留期限长达14天。这些数据来自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24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该计划对鸡肉和鸡蛋的兽药残留检测项目进行了详细规定。
抗生素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这些残留物不仅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会导致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上升。例如,四环素类抗生素因其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和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成为常用的畜禽用抗生素。但这类抗生素难降解、易吸附,会随着粪肥的不断施入土壤中而累积,最终被作物吸收并富集在植物体内,进入人体后可能诱发“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突变种”的产生。如果这种耐药细菌是人类病原菌,一旦感染人类,因其具备抗生素耐药特性,可能导致病人“无药可医”的严重后果。
面对日益严峻的抗生素残留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转向“无抗”养殖模式。例如,通威集团农牧板块技术体系综合配方技术、加工工艺、养殖模式,形成系统的“无抗”解决方案。四川正大蛋业有限公司则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搭建蛋鸡场、饲料厂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厂,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并成为行业内首批同时通过“无抗生素”和“可生食级”双认证的企业。
国家层面也在积极应对这一挑战。自2019年7月起,农业农村部决定停止生产、进口、经营、使用部分药物饲料添加剂,并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也积极响应,发布相关通知并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
作为消费者,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抗生素残留的威胁?专家建议,首先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购买鸡肉,其次要确保烹饪时充分煮熟。此外,还可以关注产品包装上的“无抗”标识,选择经过认证的“无抗”农产品。这些产品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上市前需通过严格检测,确保不含有抗生素和药物残留。
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面对抗生素残留问题,我们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推动技术创新和提高公众意识,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从“有抗”到“无抗”的转变,让餐桌上的每一口食物都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