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700年古都轴线获世界认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700年古都轴线获世界认可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124324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7dcc76b94c6e46088f15b62c92b08396
3.
http://yjy.people.com.cn/BIG5/n1/2024/0802/c244560-40291168.html
4.
http://www.wenming.cn/zg/20240803/dd4c9cee0bf9437c94d81d0e3c010fe9/c.html
5.
http://www.news.cn/20240727/71720e5c43604765bccd282f7dd56704/c.html
6.
https://m.planning.org.cn/zx_news/15435.htm
7.
https://h5news.bjd.com.cn/2024/08/15/10868144.shtml

北京,这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沧桑的古都,以其独特的中轴线布局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从元朝的大都到明朝的紫禁城,再到清朝的康乾盛世,北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01

从辽陪都到金中都:北京建都史的序章

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代。公元938年,辽太宗将幽州定为南京幽都府,作为辽的陪都。此后,金朝灭辽国、灭北宋之后,认为“帝王都会,亿万年太平悠久之基,莫燕蓟若也”,于公元1153年将都城迁至燕京城,是为“金中都”。金中都的设计以《周礼·考工记》为法则,以宋朝汴京城为蓝图,宫城居中,有水相伴,初步形成了中轴线的格局。

02

元大都:中轴线的奠定

公元1264年,忽必烈开始着手建设蒙古帝国之都。都城的选址,至关重要。有两个因素是蒙古人必须优先考虑的,一是基于游牧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和安居心理,与金人一样,都城要“以畜为本、以草为根、逐水草而居”,事关安居;二是灭南宋之后,天下尽入囊中,都城必须位居天下之中,有利于掌控天下、交通八方、攻防守备,事关安全。

这里沼泽众多、水草丰沛,被蒙古人一眼看中。北京过去堪称北方水乡,有永定河、拒马河、温榆河、潮白河、泃河五大水系纵横。北京城至今保留有海、河、湖、池、塘、湾、淀、潭、沟、泉、井、坊、坑、桥、坝、坞、壕等许多与水有关的地名,有北海、后海等6个“海”,通惠河、金水河、高粱河、菖蒲河、亮马河等若干条河,积水潭、玉渊潭、昆明湖、龙潭湖、海淀、莲花池、金鱼池等若干个湖;还有龙须沟、南河沿、玉泉、毛家湾、王府井、白纸坊、甘石桥、东坝、北坞等通水蓄水排水之地名。一座城市有如此之多与水有关的地名,在北方地区罕见。

公元1267年2月14日,新都城开工。元史收录的“大都城隍庙碑”中,记载了这一历史性事件:“岁在丁卯,以正月丁未之吉,始城大都”。负责建设的总工程师,是忽必烈信任的汉臣刘秉忠,以及他的学生郭守敬等。他们实地踏勘了金朝当年投入百万之众、雄踞60年之久的金中都,察看了西南角的莲花池,显然不满意那里的水质,更不满足于有限的供水量,他们在谋划更宏大、更长远的远景。在金中都东北方向的郊外,他们看中了金朝的离宫万宁宫,称之为“琼华岛”,更看中的,是东边更加丰沛、更加辽阔、更加肥美的水草之域白莲潭,忽必烈称之为“积水潭”。他们决定,将新都城的中轴线从金中都的中轴线位置,向东北方向平移到积水潭旁,立一个中心台,在后来的南城墙丽正门外,勘定一棵树作基点,此树此台“为向以对”,南北一连、两点一线,与积水潭东岸相切,被定为中轴线。

03

明清两朝:中轴线的完善与辉煌

明朝初期,朱棣迁都北京,对元大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紫禁城。明朝的北京城以中轴线为核心,南北对称,东西呼应,展现了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的最高成就。清朝入关后,基本沿用了明朝的都城格局,但在建筑装饰和园林艺术上融入了满族特色,进一步丰富了北京的文化内涵。

04

一条中轴线,半部中国史

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它始于元代,历经明清两朝的完善,形成了以故宫为核心的壮丽建筑群。中轴线上分布着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天安门、天坛、先农坛等15处遗产构成要素,展现了古代皇家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壮美秩序。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赞誉道:“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05

从历史深处走来,向新时代迈进

进入20世纪,北京中轴线经历了一系列公众化与现代化的转变。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成为北京老城内第一处城市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成为国家活动和人民文化活动、大型庆典活动的举办地。晨光熹微,游人守候在天安门广场周围,等待国旗升起的庄严时刻;日落时分,人们走进景山公园,领略夕阳映照下的古都风采;路过鼓楼,不少行人停下脚步,与“网红”景点合影留念……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9项世界遗产。这不仅是对北京历史文化的认可,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06

文化传承与现代新生

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是一个大国首都古今交融的恢弘气象,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延续。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在新时代,北京中轴线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从辽金到明清,再到新中国,北京中轴线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它不仅是北京的中轴线,更是中国的中轴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北京中轴线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