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平教授:情绪价值的本质是共同创造,而非单向索取
彭凯平教授:情绪价值的本质是共同创造,而非单向索取
“情绪价值是给人带来一切美好感受的能力。”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如是说。然而,这种美好感受并非单方面给予,而是需要双方共同创造。彭凯平教授指出,情绪价值的本质是共同创造,而非单向索取。
什么是情绪价值?
彭凯平教授认为,情绪价值就是积极心理学强调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一个人与我们相处时,能让我们感到开心、振奋、朝气蓬勃,这就是情绪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亲密关系中,也广泛应用于职场、商业乃至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我们特别渴望情绪价值?
彭凯平教授指出,价值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天生赋予的,也不是对方单方面带过来的。如果一味地要求对方给予自己情绪价值,而不去共同创造,这种价值是无法长久的。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现象——“配偶的诅咒”。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来越期待对方回报更多的情绪价值。一开始,只要对方提供价值就感到满足,但时间久了,任何人都不会喜欢单方面的付出。因此,所有的情绪价值都需要双方共同创造。
情绪价值为何总是高开低走?
彭凯平教授分析了两个主要原因:
适应现象:人类对某种心理感受容易产生适应现象。比如,对某种特别浓烈的爱的感受适应了,就会感觉不到那么强烈的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边界递减效应”。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容易对原有的情绪价值产生适应,这时候就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新的情绪价值。
单一情绪的局限性:很多人在恋爱过程中只注重愉悦这种简单的情绪,而忽略了信任、欣赏、成全等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彭凯平教授强调,爱情不仅仅是开心的感觉,更包括信任、默契、关怀、支持、成全等多重意义。如果把爱情简单理解为彼此开心,就可能忽视了这些更重要的情感维度。
如何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健康平衡?
彭凯平教授建议:
发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不要完全让位给对方,要有自己的独立性。有趣的灵魂一定是有自由意志的灵魂。因此,彼此尊重对方的爱好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爱情原则。
保持独立性:维持自己原有的亲密关系,包括与家人、朋友的联系。有些人结婚后就忽略了与父母的联系,这样的关系是不健康的。
适度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完全的坦白未必是好事。有些隐私如果对关系有伤害,可以选择不说。重要的是向前看,关注未来,而不是纠结过去。
彭凯平教授的观点提醒我们,在追求情绪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它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只有通过共同创造,情绪价值才能持久且有意义。在亲密关系中,保持适度的依赖和独立性,才能让关系更加健康和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