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再撒千万,光明村老人笑开颜
刘强东再撒千万,光明村老人笑开颜
1月8日上午,江苏宿迁光明村水泄不通,上千村民聚集在广场附近排队领取刘强东派送的现金和年货。6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能领一万元现金,小学老师每人能拿到10万元现金。年货包括30多种物品,如食品、小电器、衣物、手机、电动车和灭火器等。光明村村支书透露,此次发放的现金和年货价值已远超3000万元。刘强东的善举得到了村民的广泛赞誉和感谢,村民们表示非常开心和感动。文章还提到,刘强东曾在2015年春节发放650多万元现金红包,并在后续几年陆续给村民发放年货。刘强东的成长经历和村民对他的帮助也被提及,展现了他回馈家乡的感恩之心。
“开心啊,我都领了两回了,上回我也来了。”1月8日早上9时许,在江苏宿迁光明村,一位正在排队领取现金的老人告诉九派新闻,这已经不是刘强东第一次给村民们派发新年礼品了,根据此前已经统计好名单,大家到现场来领取即可。
九派新闻在现场注意到,此次年货发放,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可领一万元现金,小学时的所有老师每人可领十万元现金。此外,还给每户村民准备了30多件年货,包括电动车、电冰箱、剃须刀、零食衣物等各式礼品。“非常高兴,我准备了辆三轮车来拉年货。”一位正在排队的村民称,自己和女儿一起来领年货。
1月8日,江苏宿迁光明村,村民们开来电三轮拉年货。图/九派新闻 黄家樑
在村中,专门选用了一个广场作为此次的年货领取点,入口处有标语亲切写道:“大强子给光明送的年货来啦。”进入会场,一条长长的红色桌面上,分类摆好了即将发给村民的礼物,工作人员也积极准备,等待发放礼品。另一旁,村民们井然有序地排好长队,等待领取。
光明村党委书记张立新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年货发放村里1500户,家家都有份。光现金红包就发了1500万。这几年,在刘强东的帮助下,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这些年周边三个村子都合了,村子面积扩大了3倍,60岁以上老人也多了1倍多。不少是从其他村子并进来的老人,今年也收到了刘总送的1万元红包。”
刘强东成长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在上大学前,不曾离开过家乡。他幼时曾接受村民们的帮助,考上大学并事业有成后,便开始回馈家乡。此前,他在2015年、2018年春节等也曾给家乡人民准备年货。
一场张扬的发钱活动背后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派送活动。
早在近一周以前,就有同城自媒体爆料,得到村民消息,刘强东要给村民们派送现金和年货。1月7日,一辆三轮车载着喇叭在村里沿街播放:一次拿不完、一人拿不动,每家多派几个人,开三轮车,带上绳子捆着走。
村民用三轮车驮着年货,刘畅 摄
1月8日,派送现场,十几辆三轮车排队停在一旁,时不时有三轮车从年货领取点拉出满满一车年货——从食品、小电器、衣物到手机、电动车、灭火器,足足有30多种,引得旁人一阵阵惊呼。
现场的直播博主更多,在冬日的寒风中,他们一个个笑容满面,向涌入直播间的上千观众介绍现场的情况。刚领完现金的老年妇女被一位直播博主拦住:给我们展示展示。妇女从帆布袋里掏出2万元现金,直播间的人数一下子上涨了不少。
10年过去,从这个村走出去的企业家又来发放现金。尽管这一次,他没有像10年前那样亲自到场,但热度不减当年。
2015年春节,刘强东带着妻子,回到他的出生地光明村,给父老乡亲拜年。那一次,刘强东很高调,准备了上千万的现金红包,给全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最终发了650多万元。一时间,这个叫光明村的小地方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之后几年,刘强东虽然没有再发放现金,但是陆续给村民发过几次年货。比如2018年春节,送了鸡鸭肉蛋和电器,去年春节,又送了超过1000件羽绒服和超市礼盒。
听村里老人说,多年以前,刘强东家住的村子还叫长安村,后来,长安村和周边两个村合并成了拥有1400多户村民的光明村,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村里有个小学校,就叫光明学校。
18岁那年,刘强东离开家上大学。作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当时的刘强东却因为家里拿不出学费而倍感窘迫,后来,村里人给他凑了76个茶叶蛋和500元现金,才让他有机会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这是他“发达”以后时常讲述的故事。
“刘强东跟我们村里好,他从小就老实,一家人老少都好。”光明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广场上,一位中年妇女激动地拿着手机录下这人头攒动的场景。这次发放现金,她家里有两位老人,一共领到了两万元。“开心、开心。”她不停地说。
60岁以上老人在排队领现金,刘畅 摄
当年村民为什么愿意给刘强东凑钱?“刘强东小时候惹人疼,考上了人民大学,有出息。大家也都穷,五毛钱、一块钱凑出来了,钱不论多少。”光明村一位生产队长周硕武感慨。这几天,周硕武特别忙碌。他所负责的生产队包括46户人家,自从知道刘强东要给村里发放现金和年货,他就忙着挨家挨户地拜访、统计。“有的年龄大的老人知道以后眼泪唰唰淌,说儿子过年只能给千八百块钱,你看刘强东。”
刘强东家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姜宗军一共负责89户的登记工作,有的人不在家,在北京、上海、南京打工,就通过电话、微信把信息都收集起来。“哪些是拿钱的,哪些是领物资的,不能缺一户、漏一户,得把事办妥了。”姜宗军说。还有几位老人年纪大了听力不好的,统计好了专门发助听器。
这次发放,程序正规了许多。村民须拿光明村的身份证或者户口本提前登记,当日再由队长们一一带入,按名单来取钱、取货。听村里老人说,去年发年货和羽绒服时,就有村民一人偷偷领了多份,还忍不住炫耀了一番,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你说傻不傻?”村里一位大娘愤愤不平。这次管得严格,村民们表示理解。发放前一天的傍晚,刘强东的舅舅还特意出来安慰村民:这次年纪不够没领到的不要急,以后还有机会。
1月7日,刘强东的父亲、母亲和几位亲戚一起回了光明村老宅。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对面,最大最气派的那栋楼房就是他们家的。刘强东的父亲居住在宿迁城区的另一栋房子中,偶尔回村子一趟,打扫一下老宅。早些年,刘强东把父母接到北京,想给他们最好的生活。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刘强东颇为无奈地说,父亲实在住不惯,某天早上偷偷买票回了宿迁。
刘强东老宅门口,刘畅 摄
这些年,来光明村的外地人很多,有追求流量的网络主播,有好奇的游客,听说还有人在附近租了很久的房子,就为了能和刘强东见上一面,给他介绍自己的产品。
“山东的、河南的都来过,还有个小伙子,从四川开了8天车来看看我们这个房子。”在活动现场,刘强东的父亲主动跟记者说起这件事,他说这事让他特别感动。刘强东的父亲个子不高,戴一顶贝雷帽,看起来就是一位普通农民。提到自己的儿子,老人显得颇为谦虚:“小孩子为家乡做点贡献是应该的。”
村里的人大多很尊敬刘强东的父亲,不少村民和他打招呼,握手时还特地脱掉手套。这种尊重与感谢还体现在,几乎每户人家都自掏腰包购买了烟花爆竹,用厢式货车运到刘强东家门前,噼里啪啦燃放了一整个上午。在村里开超市的刘姐告诉记者,有180元和200元两种烟花可以选,她选了贵的那款。“我虽然没到60岁,没拿到钱,但我的哥哥嫂子、家里长辈都拿到了,我也跟着开心。”
这是一个被刘强东改变的村庄。
已经77岁的王阿姨在广场看完热闹准备回家。她指着地上的土路告诉记者,“以前都是泥巴地,走几步泥巴就会糊在鞋帮上,脚都陷下去,现在家家门口是水泥路。”王阿姨的房子在东边,也是刘强东出资重新盖的。
光明村一景,刘畅 摄
早几年,村里都是破旧的泥瓦房。2018、2019年左右,刘强东自费按1:1的面积给全村按次序逐步拆迁、更新。“哪怕是小屋、偏屋,哪怕房子都要倒了也是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刘强东的父亲说。有村民解释,当时有两种选择,要么拿钱20多万元自己在镇上购房,要么先自己租一段时间房子,等着刘强东给新盖的房子交付。70岁的左大爷选择了等待,他和妻子去外地和女儿生活了几年,当时房子拆和建的诸项事宜都交给了妻弟,现在,两家人都搬进了150平方米的新居中。
如今,村里的房子都是统一的样式,深红色的瓦片、淡黄色的墙体,看着十分整齐。党群服务中心和广场也是新建的,原来是村民家的宅基地。天气暖和的时候,不少村民都会散步到广场,傍晚时分聚集在这里聊天。广场旁边是去年新开的京东幼儿园,本村的小孩子和镇上的孩子都可以来这儿上学。“学费不贵,刘强东还给来上学的孩子一人补贴500元的生活费。”周硕武说。
搬进新居以后,左大爷不种田了,只是种上一小片红薯,吃一点新鲜的。以前,大部分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