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京协和医院教你如何应对猫抓病

创作时间:
2025-01-22 01:39:2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教你如何应对猫抓病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是一种由汉赛巴尔通体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接触其唾液传播给人类。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专家团队指出,猫抓病虽然较为罕见,但了解其症状和防治方法对于及时应对至关重要。

01

临床表现

猫抓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轻症居多。典型症状包括:

  • 局部皮肤反应:被抓伤部位出现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少数丘疹会变为水疱或脓疱,偶可穿破形成小溃疡,1~3周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合。皮损多见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处,可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 淋巴结肿大:抓伤感染后1~2周,淋巴结呈现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初期触摸时较硬,有轻微触痛,大小1~8cm,部分患者淋巴结化脓、偶尔破裂。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自行消退,少数持续数月;邻近甚至全身淋巴结也见肿大。

  •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体重减轻;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及结膜炎。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 少见表现和并发症:脑病、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关节病等。其他偶尔可见: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等。脑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脑炎或脑膜脑炎,发生于淋巴结肿大后1~6周,患者病情一般较轻,很快能够恢复。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及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加。重症患者的症状常持续数周,可伴昏迷及抽搐,但多数于1~6个月完全恢复,偶尔致残或致死。

02

诊断方法

患者有猫狗接触、抓咬史,就诊后通过临床皮肤试验、血清验检等测出汉赛巴尔通体即可确诊。近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在猫抓病的诊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宏基因组下一代测序(mNGS)技术的应用上。mNGS技术能够快速检测病原体,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03

治疗方法

猫抓病多为自限性,一般2~4个月内可自愈,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具体措施包括:

  • 对症治疗:淋巴结化脓时可由医生穿刺吸脓以减轻症状,必要时在2~3日后重复进行。不宜切开引流。淋巴结肿大1年以上未见缩小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摘除。

  • 抗生素治疗:对于重症患者如高热者、伴发脑炎者及免疫缺陷者(HIV感染等)宜及时采用抗生素联合治疗,临床治疗周期通常在2周以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奇霉素、利福平和多西环素等。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除并发严重脑病者),病死率<1%。淋巴结肿大>5cm时,肿大常可持续1~2年。

04

预防措施

预防猫抓病的关键在于减少与猫的直接接触风险:

  • 定期为宠物体检、驱虫和接种疫苗。
  • 避免与陌生或流浪猫亲密接触,特别是儿童。
  • 被抓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并消毒包扎。
  • 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猫后洗手,避免猫舔舐伤口。

猫抓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猫爪病呈逐年上升趋势,80%发病者年龄在21岁以下,14岁以下儿童接触新获得的宠物猫崽后发病较为多见。流浪猫巴尔通体感染率更高,在与流浪猫接触时需注意安全,防止被猫抓、咬伤。

即使被抓了也不用担心,协和医生在这里守护您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