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湾涌:从千年水乡到生态景观,岭南文化的新地标
荔枝湾涌:从千年水乡到生态景观,岭南文化的新地标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这句诗生动描绘了广州荔枝湾涌的美丽景象。荔枝湾涌,这条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水道,见证了广州的沧桑变迁,承载着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昔日的广州中轴线到如今的生态景观,荔枝湾涌不仅是一条河涌,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岭南文化史书。
从历史中走来的岭南水乡
荔枝湾涌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南越王赵佗时期。据记载,汉使陆贾出使南越,在其驻地西场,沿溪湾种植荔枝,开辟莲塘,荔枝湾由此得名。其后经过2000多年变迁发展,荔枝湾日渐兴盛,以“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传颂于世,是历代文人骚客吟诗作画、富贾巨商流连忘返之地。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迅猛发展,荔枝湾涌部分河道被填埋占用,部分河段被掩盖成为暗渠,水质也遭受污染。“黄梅时节,红荔枝头”的“岭南第一景”从此埋进地下,“荔湾渔唱”的美景戛然而止。
文化明珠:岭南文化的集中展现
荔枝湾涌周边分布着多个文化地标,每一处都凝聚着岭南文化的精髓。
陈家祠:作为广州的文化地标,陈家祠由三进五间九堂六院共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占地逾一万五千平方米。其严谨的布局、精美的装饰,以及保存完好的艺术珍品,使其成为岭南建筑的集大成者。一百年前,陈家祠中的陈氏书院就被国际学者列为世界代表性建筑之一。
粤剧艺术博物馆:以仿古形式建造,融合了水乡亭台楼阁的特色与岭南建筑的精髓。馆内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详细介绍了粤剧的起源和发展,并设有放映试听区,让游客亲身体验粤剧的韵律之美。
永庆坊:恩宁路经过改造后,永庆坊成为最大的亮点。这里将骑楼建筑与现代特色小店结合,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打卡。网红店、涂鸦墙、创意集市等现代元素,在保留岭南文化之美的同时,为恩宁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新生:从黑臭水体到城市绿肺
2009年,广州市政府借助“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启动荔枝湾综合整治工程。工程内容包括开展揭盖复涌、河涌水环境治理、城市污水系统升级改造等,荔枝湾涌总计完成河涌揭盖2万多平方米、大直径污水主管道建设3000多米,河涌水面平均拓宽8—12米。
2015年,随着“水十条”的颁布,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启动,通过对荔枝湾涌沿线非正常排水口整治等措施,2017年底荔枝湾涌消除了黑臭。2019年,按照系统治理、流域治理、源头治理、“清污分流、污涝同治”的思路,启动了后航道渠箱清污分流工程,历经4年,荔湾区用“绣花功夫”来治水,在空间狭窄、交通疏解困难、管线迁改难度大的老城区,重新构建了雨污水系统,实现了片区雨污分流。
旅游新选择:文化与休闲的完美融合
如今的荔枝湾涌,已是广州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网红打卡点。乘一只画舫,溯流而上,渡泮塘,过永庆坊,沿途观瞻富有西关特色的历史建筑,俯察岭南水乡独特的水系环境,倾听粤博馆内缥缈的粤剧清音,品尝“食在广州”的粤式美食和风味小吃,感受广府魅力老城的风俗民情,这是和珠江夜游一样深受游客喜爱的观光项目。
更不必说,水上花市、元宵灯会、三月三民俗节、端午龙舟竞赛……,精心组织的本土民俗文化活动次第上演,为游客们呈现一场场文化盛宴。在一路逛、一路吃、一路听、一路看的游览中,市民游客们无时无处不感受着这座千年商都、魅力老城迸发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荔枝湾涌:广州的文化新名片
荔枝湾涌的复兴,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更是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成为广州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是外地游客了解广州历史文化的窗口。荔枝湾涌的故事,是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活力的生动写照,也是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有力见证。